享誉世界的咏春拳传承历史是怎样的?( 二 )
永春拳与咏春拳
有些人就“永”、“咏”、“咏”一笔之差大谈一通,相互攻击 。其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这里的同根是指南少林) 。番禺“永春一门人”就提出“永春、咏春、咏春本是一家”之说 。但是,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武术词语手册》中分别记载了“永春拳”和“咏春拳”,以下内容只作介绍,并非本人意见 。
咏春拳——咏春拳相传为福建咏春所创造 。严咏春为武林隐师严四的女儿,她吸收了福建永春拳方七娘的白鹤派中的拳技和宗鹤拳、福建少林拳技等,结合蛇鹤相斗的特点而融汇创编出咏春拳 。后因迁居于广东南雄县,故传此拳于广东 。此拳现流行于广州、肇庆、顺德、鹤山等地 。此拳根据“长手能运气、短手能自保”的原理,以“短桥窄马、擅发短劲”为主要特点,以“拳、桥、膀、指、掌”和“吞、吐、浮、沉”及“二字拑羊马”为手、身、步法的标志 。其进功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练习咏春气功(肾气归元);第二羊段练习十二个老式,即子午拳(穿心捶)、独龙拳、偏身拳,箭拳、外廉手、内廉手、外搭、内搭、外耕手、内耕手、三品掌、扑翼掌 。另有小念头、沉桥、标指三套基本拳法;第三阶段练习“学手、练知觉” 。最后学习“三拳各式散手总合”,即一百零八点木人桩法 。咏春拳动作灵敏快速,以静制动;柔化刚发,刚柔并济;富于攻防,着重实用 。
永春拳——永春拳因福建泉州少林寺永春殿内传习南派拳法而得名,全称为永春派少林拳 。传说方世玉的师弟胡惠乾曾在永春殿练功,后传此拳于广东民间 。永春拳的内容有花拳(由平拳、梅花八卦、佛掌等三套拳组成)、八式单打、连环扣打、桩拳、木人桩法等 。其器械主要是六点半棍 。
以上有关咏春拳的起源,与广州陈君翎先生在《咏春拳经》中介绍的相同:“咏春拳开山祖师梁(严)博涛自福建入粤,定居广东南雄陈庄,得庄中乡绅陈宝鑫兄弟热忱接济 。梁博涛感激不已,遂在陈庄开馆授徒 。至今,粤北南雄仍有人操练咏春拳 。”据说,古劳咏春拳中流传的“咏春派跌打点穴秘笈”就是来自于粤北南雄 。
“之后,梁博涛只身到广州,在广州西关传授咏春拳 。当时梁博涛主要传授的有红船梨园弟子黄华宝、梁二娣、大花面锦、高佬忠一干人等 。这是梁博涛在广州教授的第一代门徒,日后这些门徒均开枝散叶,形成生生不息、百川归海的“咏春流派” 。如黄华宝把咏春拳传授给佛山人梁赞(实则是世居佛山的广东鹤山古劳人氏),成就了一代咏春拳王佛山赞先生 。”故此,形成以下流传路线:
1.黄华宝→梁赞
2.大花面锦→冯少青
3.高佬忠→女婿肖丽辛→李文茂
在上面三条传授路线中,笔者只谈第一、三两条路线 。在第一条传授路线中,黄华宝和梁赞均为广东鹤山古劳人,黄华宝祖居何地,具体情况尚未查证(应为古劳围墩水乡) 。梁赞则祖居古劳镇龙溪乡(今古劳圩)东便村 。梁家当时家境富有,在本村可谓富裕门弟 。梁家小院中原有三间平房及一间梁氏祠堂,据说建于150年前 。现存两间平房及梁氏祠堂,至今屋梁下还有精美图案 。另一间平房已改建 。梁赞是一位念旧的人,每逢回乡过春节及清明拜祖,总住上一段时间,故在家乡传下了几位弟子,如梁大妹、梁婵、黄华三、易英、肥仔照等 。在梁家后人中,至今最年长的是梁四(梁赞之侄孙) 。
第三条传授路线中,梁博涛通过高佬忠把咏春拳传入戏班,高佬忠传给女婿肖丽辛 。20世纪30年代,鹤山古劳村心后岗下的“三眼井”,据说有一位艺名“肖丽章”(古京章)的粤剧名伶,一直在佛山、广州一带谋生,老年时病逝于家乡 。肖丽章出身红船,习得咏春拳、六点半棍法、行者棒等,至今乡中还有一传人 。李文茂则是鹤山市桃源镇人氏,曾组织红船子弟反清起义,响应太平天国运动 。后来李文茂率领梨园子弟打到广西,把咏春拳也带到广西,故广西亦有人练咏春拳 。
古劳咏春拳的历代先辈
古劳咏春拳并非独指只有二十种动作组成的散手拳,而是包括梁赞先生及其亲属在古劳乡传下的各种拳术、器械的统称,因此要了解古劳咏春,必须了解有关赞先生的亲属、传人 。
梁旭:梁赞之弟 。习得秘传的古劳咏春拳,多次回古劳乡下,并传下几个弟子,如荣机公、枕二叔 。后来,吾师祖到安南(今越南)谋生,在那里遇到梁旭,相交多年,又因彼此有亲戚关系,得其秘授,习得古劳咏春拳、虎尾三点半棍及双刀 。故有“拳为主,棍为师,双刀为父母”之说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