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偷子而当上皇后的孙氏 孙皇后偷的是谁的子

明宣宗的第二任妻子孙皇后,算是后妃群中数得着的幸运儿 。然而她的幸运却不折不扣是卑鄙手段换来的 。可是纵观她的一生,我们实在看不到“报应”两个字显灵 。
孙氏能够当上皇后,是因她为明宣宗“生”了长子朱祁镇——未来的英宗皇帝 。然而,直到她母因子贵,平平安安地做了几十年皇后、太后去世之后,英宗才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孙氏所生 。
明朝初年的后宫争宠,毫无疑问可以算得是中国后宫争宠中最“生死攸关”的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宫妃殉葬”制度,一但皇帝归天,他留下的一大群寡妇中,除了嫡妻皇后和太子生母,其它妃嫔几乎是找不到活路的 。上行则下效,于是诸王大臣也纷纷学样,甚至于有嫡妻都去殉葬的(秦愍王妃、郢靖王妃、唐靖王妃、卫恭王妃……) 。最后虽然在明英宗手里废除了殉葬制度,从此皇室贵戚的妻妾不再殉死,然而此风却已经在民间愈演愈烈难以遏止,数不清的“烈女”都被这个漩涡卷去了生命 。
明英宗为什么会在临终时下诏终止殉葬制度?也许是因为他的钱皇后进谏,但是更有可能是因为他生身母亲的悲惨遭遇 。
明英宗的母亲到底是谁?就连明英宗自己都不知道 。这个可怜的女人究竟是当时就被孙贵妃杀死灭口,还是在宣宗去世后因为“侍寝无子”而被迫殉葬?无论哪一种结局都是极其凄惨 。
为明宣宗殉葬的宫妃,有何贵妃、赵贤妃、吴惠妃、焦淑妃、曹敬妃、徐顺妃、袁丽妃、诸淑妃、李充妃、何成妃 。除了这十名得到了追封的正式妃嫔之外,曾经侍寝而无子女的宫人也不在少数 。——妃嫔也好,宫人也好,总之,这些美丽的冤魂之中,到底谁是英宗的母亲?这只能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
话说回来,宣宗时期的后宫纷争、孙贵妃想方设法盗子封后,其实也都可以算是无奈之举 。不光是因为冰冷无情的殉葬制度,也是因为宣宗那令人啼笑皆非的婚姻 。
孙氏原籍邹平,因为父亲孙忠任永城主簿,她的幼年是在永城度过的 。孙氏天生丽质又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已经名动一城,很多人都对这个小女孩的美丽赞不绝口 。小孙氏的美名渐渐传开,最后传到了一位原籍永城的贵妇人耳里 。
于是,在孙贵妃破天荒地拿到金册金印之后不久,就传出了她“有孕”的消息 。这自然令整个后宫乃至整个朝廷都喜出望外 。因为年近三十的宣宗虽然妻妾成群,却膝下荒凉,孙贵妃虽然专宠,但是也只生了一个女儿常德公主,胡皇后更是连女儿都没有生过 。现在总算孙贵妃又有了身孕,所有的人都盼望她“先开花后结子”,为宣宗生个男孩 。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子”并不曾结在孙贵妃的腹中,而是在另一个女人体内孕育 。
宣宗虽然专宠孙贵妃,可是她在生下女儿之后就再不见怀孕,倒是另一名宫人成为他登基后第一个怀上身孕的女人 。这件事说起来是喜事,但是对于宣宗和孙贵妃来说,也意味着潜在的恐惧 。
宣宗几乎从不光顾胡皇后,胡氏是永无希望诞育“嫡子”的了 。那么自然应以“庶长子”为未来太子 。在这方面母因子贵,万一宫人生下了庶长子,那么即使孙贵妃跟着再生十个儿子,恐怕也改变不了宣宗百年之后,胡氏当上太后,她有可能被迫殉葬的命运 。
因此,打从知道宫人怀孕开始,宣宗就声称怀上身孕的是孙贵妃,这样的话,无论生出来的是公主还是皇子,都万无一失 。
(《明史》说此事完全是孙贵妃一人包办,未免有点太说不过去了!宣宗与她夫妻多年,怀孕十个月都不曾认真瞧瞧那个大肚子?!太医院的太医和接生嬷嬷难道都疯了,没有顶头上司的默许,他们在整个孕期和产期都在谁那儿忙乎他们不知道?)
宣德二年冬十一月,在深幽的紫禁城里,在宣宗和孙贵妃紧张的关注下,一个婴儿呱呱堕地 。
宫人生下的果然是一个男孩 。这是宣宗的庶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形下他是毋庸置疑的皇位继承人 。一出娘胎,这个男孩就归在了孙贵妃的名下,他只知道孙贵妃是他的母亲 。即使他贵为帝王,都再也没有得到过亲生母亲的丝毫消息 。
到底是谁生下了他?她的结局如何?她是何方人氏?没有任何人知道了 。
无论如何,宣宗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他的兴奋自不必说 。立即就下令大赦天下,免除税赋三分之一 。
接下来,宣宗决定快刀斩乱麻,立即确定孙贵妃之“子”的地位,好让孙贵妃母凭子贵 。
当然,宣宗也知道,想要马上就确定皇长子的继承人地位,实在是多少有些困难 。——在这方面,明初曾有严格的规制,藩王若想以庶子为世子,必须等到嫡妻年满五十,再也不可能生出嫡子之时,才能以庶长子袭封 。——虽说皇帝与藩王不同,但是皇后胡善祥毕竟未满三十,何况这位皇长子又实在太小,说白了,在那个年代,这个婴儿连出生之后的危险期都还没有过去,怎么好就册为太子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