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歌”和“九章”?
《九歌》
哀婉缠绵 , 托以风谏
《九歌》的名称 , 见于《左传》、《离骚》、《天问》和《山海经》 , 可见这是一种古老而著名的乐曲 。“九”表示由多篇歌辞组成 , 不代表实际篇数 。屈原的《九歌》共十一篇 , 是一组祭神所用的乐歌 。
王逸《〈九歌〉序》中说:“《九歌》者 , 屈原之所作也 。昔楚国南郢之邑 , 沅湘之间 , 其俗信鬼而好祠 ,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 , 窜伏其域 , 怀忧苦毒 , 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 , 歌舞之乐 , 其词鄙陋 , 因为作《九歌》之曲 。上陈事神之敬 , 下见己之冤结 , 托之以风谏 , 故其文意不同 , 章句杂错 , 而广异义焉 。”
清王夫之驳王逸说 , (引王逸序全文 , 略 。)今按逸所言“托以风谏”者 , 不谓必无此情 。而云“章句杂错” , 则尽古今工拙之辞 , 未有方言此而忽及彼 , 乖错瞀乱 , 可以成章者 。熟绎篇中之旨 , 但以颂其所祠之神 , 而婉娩缠绵 , 尽巫与主人之敬慕;举无叛弃本旨 , 阑及己冤 。但其情贞者其言恻 , 其志菀者其音悲 , 则不期白其怀来 , 而依慕君父 , 怨悱合离之意致 , 自溢出而莫圉 。故为就文即事 , 顺理诠定 , 不取形似舛盭之说 , 亦令读者泳泆以遇于意言之表 , 得其低回沉郁之心焉 。按逸言“沅湘之交” , 恐亦非是 。《九歌》应亦怀王时作 , 原时不用 , 退居汉北 , 故《湘君》有“北征”“道洞庭”之句;迨后顷襄信谗 , 徙原于沅湘 , 则原忧益迫 , 且将自沉 , 亦无闲心及此矣 。
【什么是“九歌”和“九章”?】王瑶先生分析 , 《九歌》本来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歌曲的名称 , 屈原借用旧题 , 又吸取了民间乐歌的精华 , 一共写了11篇诗 , 总题为《九歌》 。因为这是根据民间祭祀乐曲加工写成的 , 富有神话的色彩和优美的想像 , 因此内容与《离骚》等篇的抒写悲愤忧思的篇章不同 , 风格清新典丽 , 写得异常生动和精练 。11篇中首尾两篇《东皇太一》《礼魂》是祭祀时的迎神曲和送神曲 , 内容是铺叙祭礼的仪式和过程的 , 写得庄严肃穆 。其余九篇中各有专祀 , “湘君”“湘夫人”“河伯”都是水神 , “山鬼”是山神 , “大司命”“少司命”是星神 , “东君”是日神 , “云中君”是云神 。
除《国殇》一篇外 , 这些祭祀自然神的篇章大致都用抒情的笔调或对话的形式 , 来写一种爱恋、思慕以及悲欢离合的情绪 。这些神都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 , 其中常常写到人神之间的恋情 , 这大概是受到民间情歌的影响 。《国殇》一篇是祭祀战死的无名英雄;内容叙述战争的壮烈和歌颂死者的英勇 , 写得非常悲壮慷慨 。
《九歌》的文字风格很优美 , 可以说是一种清新美丽的抒情诗 。像“嫋嫋兮秋风 , 洞庭波兮木叶下”;“悲莫悲兮生别离 , 乐莫乐兮新相知”这类名句 , 向来是为人所传诵爱好的 。《九歌》的内容、风格虽然和屈原的其他作品有所不同 , 但在遣辞用意上仍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 例如爱写美人、香草等等 , 因此《九歌》也是屈原作品中的重要部分 。
《九章》
援天引圣 , 以自证明;
思君念国 , 忧心罔极;
《九章》是《楚辞》篇名 。包括9篇作品 。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这9篇的作者 , 王逸都定为屈原 。
宋代洪兴祖则疑《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4篇非屈原作(《楚辞补注》) 。明代许学夷也以《惜往日》、《悲回风》二篇非屈原口气 , 疑为唐勒、景差等人所作(《诗源辨体》) 。清代顾成天则定《惜诵》、《惜往日》二篇为河、洛间人所作(《读骚别论》) 。而近人还有说《哀郢》为庄辛所作的(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但所有这些怀疑 , 多以文气为判定真伪的标准 , 尚无确凿有力的证据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