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越南招聘能工巧匠数万人 择期貌美者入宫

明清北京城门有“内九外七”一说,而“内九”即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东面的东直门、朝阳门;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其又称前三门;西面的西直门、阜成门,此九门亦称为“京城九门” 。
自永乐帝迁都北京,因当时北京的城墙多沿用元代大都旧城,虽有修缮,但其各项设施并不完备 。朝廷欲对其进行大规模的修建,但京师九门的大规模修缮是在明英宗时,英宗在正统元年(1436年),决定对城池进行建设,而京师九门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便是阮安 。
为迁都北京 明朝越南征调各类人才
据明人叶盛《水东日记》所载:“太监阮安,亦名阿留,交趾人 。为人清苦节俭,善谋划,尤长于工作之事 。其修营北京城池、九门、两宫三殿、五府六部诸司公宇及治塞杨村驿诸河,皆大著劳绩” 。这里透露了这样的信息:阮安,又叫阿留,交趾(今越南)人 。基本上参与了当时北京所有的大型工程建设 。但阮安为何会从越南来到北京,并成为建筑师,其中有一番缘由 。
明成祖时两国有隙,朱棣趁越南皇朝内乱之时,于1407年派将军张辅出兵占领越南,并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 。由于明成祖朱棣要迁都北京,建造衙署、宫殿,急需各种能工巧匠,便要求张辅在交趾广泛征调各种人才 。
张辅曾经三次在交趾征招各类人才共一万六千人,并且张辅还把其中长得比较秀美的少年变成太监,送往北京 。这些少年到达北京后,明成祖派官员教他们读书,攻研中国经史,日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得到了重用,如司礼监太监范弘、御用监太监王瑾、阮浪等人,阮安亦在其中 。
史书中对阮安专业才能也有所记载,《明史·宦官传一·阮安》中载,“阮安有巧思,奉成祖命营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营,悉中规划,工部奉行而已 。”也就是说,阮安在设计方面独具匠心,奉明成祖朱棣的命令营建北京的城池、宫殿、百官的官署,而其勘测设计极为精心,详细地了解工程的规划设计,而工部对他的设计仅是照办 。由此可见阮安在建筑规划方面的才能,所以阮安负责京师九门的修建也就不足为奇了 。
京九门修缮 起用军人及服劳役的人
明英宗决定修缮京师九门,但修葺方案却迟迟没有落实 。最初工部侍郎蔡信提出了修建方案,但因其需征调18万人,没有得到明英宗朱祁镇的同意 。这样,在正统元年(1436年)10月,英宗便命阮安负责此事 。在《明实录·英宗实录》便有这样的记载,“正统元年(1436年)十月辛卯,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 。
通过种种细节可知,阮安的方案主要有三点:一、关于建材方面:因永乐年间营建北京时,剩余了大量建筑材料,所以建筑费用和材料不再另外征缴,只使用官府积存的,使得物尽其用 。二、关于修缮的工作人员:征用京军及服劳役的人,对于军卒,让他们停止操练,参加兴建工程 。这些军夫的待遇是:增加其月粮,每人增加月粮一斗,盐每月一斤;安排好班次,实行的是轮班制 。三、关于施工调度,阮安是逐个击破,所以北京城九门按照先后顺序是依次营建 。
阮安的方案较蔡信的方案有三个特点:一是人数较少,不足蔡信方案要求人数的一半 。二是军人参与修建京师九门,这样有两大优点:第一、军人执行力较强、易调控;第二、尽量减少了对百姓的惊扰 。所以军人的参加也是此项工程能在两年多时间里得以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规格较高,与阮安共同负责此项目的还有沈清和吴中 。沈清当时为从一品的都督同知,协助都督管理当地的军事,而吴中当时为少保工部尚书,正二品,相当于现在主管工业与信息化部、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等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 。并且吴中当时已是花甲之年,历任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可谓四朝元老,曾主持修建宫殿、三陵(长陵、献陵、景陵)等工程,其地位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英宗对此事的重视;而阮安的名字居首,亦可看出英宗对其的信任 。
老门只有洞 新城门建筑具防御功能
由于北京城整体承袭元大都,在此之前九座大门并未得到修缮,所以阮安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九门只有城门洞,没有瓮城、城楼等建筑,更有甚者,有的城门连官军值班所用的铺舍也没有修建,所以其工程量大且难度系数较高 。而阮安修建京师九门,始于正统二年(1437年)正月,终止于正统四年四月,历时两年多实属不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