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高考的 秋闱三场九天七夜

迸代人是怎样加入“高考”的呢?江南乡试多在秋天举办,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 。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
【古代是如何高考的 秋闱三场九天七夜】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 。第二场考的则是政界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函和按照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 。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详细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措施 。科考在那时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测验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即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
那时的号舍一律南向成排,长的有近百间,短的也有五六十间,巷口门头大书某字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日饮水之用 。测验期间伙食由考生自备 。因为乡试时间较长,加上气候闷热,饭菜很快就会变质,所以考生一般都只带干粮果腹 。
迸代科举测验的规矩好多,并且相当复杂,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帝王三级测验 。大家熟知的,是测验地址设在各省的乡试 。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 。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当作是古代中国的“天下平凡高校统一测验” 。
要想加入这个古代“高考”,比现代难度大多了 。就明清规定而言,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加入乡试的,首选得通过小试,即俗称的童子试,成为秀才后才有大概 。秀才还要通过岁试、科试,才有资格加入乡试,科试在乡试之前举办,可以当作是乡试的预考 。通过科试的秀才被允许加入古代的“高考”乡试 。假如科试没有通过,则叫“落海”,落海者尚有一次补考的时机,称为“考遗才” 。
通过乡试,成为举人,便可以加入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了 。因为会试的科场设在都城,故有“进京赶考”一说 。通过会试的考生,称为“贡士”,得到加入最后、也是最高级测验廷试的资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