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战队|前身被踩不如PG4,新作直接就吹爆?AG2X实战测评

ag战队|前身被踩不如PG4,新作直接就吹爆?AG2X实战测评

文章图片

ag战队|前身被踩不如PG4,新作直接就吹爆?AG2X实战测评

文章图片

ag战队|前身被踩不如PG4,新作直接就吹爆?AG2X实战测评

文章图片

ag战队|前身被踩不如PG4,新作直接就吹爆?AG2X实战测评

文章图片

ag战队|前身被踩不如PG4,新作直接就吹爆?AG2X实战测评

文章图片

ag战队|前身被踩不如PG4,新作直接就吹爆?AG2X实战测评

文章图片

ag战队|前身被踩不如PG4,新作直接就吹爆?AG2X实战测评

文章图片

ag战队|前身被踩不如PG4,新作直接就吹爆?AG2X实战测评

千人千脚 , 每双鞋都有适合的人 。 这里是最懂你的WEN鞋评 , 我是文胖 。

说测评之前我其实很奇怪啊 , 一双重心更高 , 鞋楦更窄 , 加宽更小的鞋就突然从国产“PG4”成了全能六边形实战好鞋了?实在不明白现在大家对于实战鞋是怎么看的 , 真就颜值等于性能了呗?这双AG2-X应该是当下为数不多一款完全定位甚至于只定位内线的鞋 。

下面开始我们AG2-X的实战长测
【ag战队|前身被踩不如PG4,新作直接就吹爆?AG2X实战测评】穿着适配
宽脚、标准脚、瘦脚 , 高脚背均可穿 , 扁平足劝退要么实在不行你就试穿 。 值得说一句的点在于在US选对的情况下 , 这双鞋依旧会存在内长偏长的情况 , 所以真的还是希望能尽快出现半码 。

鞋面性能

鞋面包裹:整双鞋的在鞋面的包裹和适配度上其实针对前身的AG2做了非常多的调整 。 譬如改了更瘦更窄且收拢的鞋楦 , 在这个基础上又增加了后跟的可调节锁定 。 所以很多人关注的点可能是中底乂科技(多音字!官方读音!)的升级 。 事实上无论是AG2还是AG2X在鞋面上做出的设计才是最值得肯定的 , 极大增强普适性的鞋面设计对于绝大多数大众来说才是最好的改进 。


所以这双AG2X在鞋面上的贴合要比AG2做的更加紧致 , 前掌两侧可以通过鞋带系统很好的锁定 , 但是后跟处的设计稍显鸡肋 , 有一定的作用 , 但是用处不大 , 依旧会有轻微掉跟 , 但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半码导致的内长偏长引起的 。 脚趾前方空会带来往前窜的力所以会有轻微不跟脚 。 当然也有中底乂科技刚性过强带来的一些原因 。

鞋面支撑:AG2上的鞋面支撑本身就表现不错 , 在AG2-X身上增加了更多的热贴补强以后鞋面强度更上一层楼 。 支撑表现很好 。 不过有一个体验上的不舒适 , 在侧向的急停时 , 足弓外侧的骨头会频繁的和乂科技的承托盘发生碰撞 , 出现明显的痛感 , 强度不大的可以忽略 。

而鞋面前掌鞋带系统至足弓承托的中间区域对于瘦脚来说会有运动时候的轻微卡脚面的体验 。 而足弓支撑上表现没有太大问题 , 核心问题是足心不够贴合 , 但是足弓内外两侧卡的比较死 , 所以在收窄以后对于扁平足的体验过于灾难 , 建议试穿 。
中底性能前掌性能:实话说前掌的体验对于AG2来说整体是变现的更加韧且软弹了一些 , 但是场地感直接等于0 , 会让你时候有踩不实或者觉得脚底发虚的感觉 。 所以对于那些变相 , 节奏突破或者运球多的朋友直接跳过就好了 。 整体的前掌启动由于厚度原因对比AG2更拖沓 , 滚动感体验并不明显 , 这个可能是我们三个人体重都不够大的原因导致的 。 不过前掌的缓震表现是非常好的 。
后掌性能:经过调教的后跟Q弹超密度更高 , 整体缓震行程对比AG2也要更高 , 在增加厚度的同时增加密度 , 在缓震极限上有了更高的提升 。 如果你要问我说纯内线追求缓震的大体重选什么 , 这双鞋我认为真的可以作为你的首选 。 目前六百出头的价格 , 估计过节能在5-6区间 , 对于这部分精准需求的用户还是具有性价比的一个选择 。
外底性能首先这双AG2X的外底跟AG2一样并不会在内场出现打滑 , 但是灰多的话因为粗且深的纹路 , 依旧会出现一定的滑动 , 所以内场一定是去灰少的场地 , 68的外底硬度也确实不适合大众体验的内场去作为首选 。 除了硬度之外因为前掌增加的重心和硬质的乂科技 , 在急停时候向下传导的力会有减弱 , 所以并不能很好的把所有的制动力施加在鞋面和地板上 , 所以抓地力肯定是不极致的 。 这点大家最好还是斟酌一下自己的腿部力量 。
当然了这双鞋的耐磨属性对于打外场的朋友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 属于比较耐磨的水平 。
安全性能很多人都要问为什么不提新的乂科技啊?因为如果你指望这块材料给你提升推进力或者滚动感或者说弹跳的话可能你要失望了 。 它的核心作用与AG2相差无几 , 主要还是以抗扭、稳定力线为主 , 以此来保证整双鞋的稳定性 。
如果你自己关注鞋的细节 , 你就会发现这双鞋的乂科技在上方前叉的部分在发力的弯折点后方 , 所以更多的并不是在足底提升推进力 , 而是更好的力传导以及过度弯折的形变控制 , 当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压榨前掌这款ENRG-X材料更好的回弹性能 , 不过...我并没有体验出来 , 就像AG2上我也没体验出来乂科技给的前掌弹射一样 。

防侧翻我个人体验上是觉得不如AG2靠谱的 。 还记得AG2在后跟上做的处理么?快平衡科技提供环绕整个后跟稳定的TPU在释放了中底Q弹超以后依旧是链接鞋面和中底 , 在动态力线的控制上非常好 , 而且比当时同样中底后跟重心的闪击7+1控制的要好的多的同时链接的一体型也要好很多 , 你要不信的话看看有人说AG2后跟Q弹超断底的么?为啥只有闪击7+1出现了呢?就是因为同样的TPU材料一个是链接形成整体 , 一个是分开使用拼接 。

这双AG2X....不只没有快平衡...而且也没有明显弧度的上包 , 同时后跟的重心更高 , 内部的更硬 , 所以整个中底在后跟没有前掌宽的情况下 , 加了重心 , 加了硬度 , 去了快平衡导致的结果就是:防侧翻常态下没问题 , 只要发生人为的一些动作或者接触 , 要么你能瞬间反应过来让自己摔在地上去化劲 , 否则毫无缓冲的加硬后跟...我真的不敢想 。 出现即崴脚...

前掌的防侧翻倒是问题不大 , 明显的加宽 , 外底的硬质防侧翻延伸 , 都还是很到位的 。 不过我们还是认为这双AG2X后跟的防侧翻对比AG2来说要差的同时普适性更低 。
性能评分(客观配置)
体验评分(主观体验)
透气:中等
这双AG2X跟AG2身上最大的两个改变一个是这双鞋更加纯粹的是一双针对内线选手设计的鞋 , 而AG2则是普适度更高对于穿着的身体素质没有过多要求的一双常规内线球鞋 , 单说穿着体验虽然这双AG2X配色很帅 , 但我依旧更愿意AG2冰刀出去压马路或者去球场打球 。
简而言之:AG2X的定位纯粹且极致 , 如果你不是我们说的建议人群 , 你就不要在多纠结了 , 冲颜值好看的话当我没说 , 可我依旧会觉得 , AG2冰刀在压马路上更好看更舒服 。 OK , 本期视频到这就结束了 , 喜欢的朋友辛苦一键三连支持一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