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牛年收官,两市宽幅震荡,北向继续大幅流出

text":"第一 , 今日走势非常可惜 , 本来有机会金针探底 , 但是尾盘一小时 , 北向资金大幅流出 , 最终冲高回落 。
今日指数走势和2021.3.9 , 非常类似 , 都是早盘先杀出恐慌盘 , 然后午盘拉起来 , 尾盘再回落 。
但是技术分析看 , 分钟线三维度背离 , 只出现一个信号 , 还有两个信号无法确认 , 因此底部还要等到年后在确认 。
这轮指数调整的政策底在3400一线 , 市场底比这个位置低一些 , 具体的点位只有当天发生的时候才能判断 。
最近一些散户内心恐惧 , 做出割肉的决定 。
个人观点 , 从前天反弹 , 基金回购开始 , 往后的下跌 , 市场属于绝望杀阶段 , 完全是情绪主导 , 后期春季反弹行情 , 收复最近的情绪杀跌段是大概率事件 , 因此在情绪绝望的时候 , 不要乱操作 。
美联储加息预期已经确认 , 全球进入流动性收缩期 , 熊市周期的环境下 。 国内市场能够维持震荡行情已经很不错了 , 因此后面春季行情 , 定位为反弹行情 , 而非反转 。
第二 , 消费医药
最近要重点关注前期超跌的龙头股 。
药明康德 , 迈瑞医疗 , 包括中免 , 茅台 , 等等 。
后面指数出现背离的时候 , 往往这些龙头股不再创新低 , 那么可以辅助判断指数本轮调整低点 。
这轮指数调整 , 是以缩量方式筑底 , 那么不可能是V型反转 , 后面会有多重复合底结构 , 因此投资者一定要管好手 , 拉阳线不要追高 , 反而是缩量调整可以定投 。
医药板块 。 针对大级别底部 , 我的系统中有十几个指标 , 共同来判断底部区域 , 主要是 , 估值类 , 情绪类 , 技术类 , 风险收益比类 。
现在还有一半的指标没有确认医药板块的最终底 , 但是也有一些先行指标 , 可以反应 , 医药板块离历史低估的极致位置很近 。
风险收益比 , 历史极值1.36 , 现在是1.23 , 1.11%分位 。
因此 , 继续按计划 , 分批定投 , 知行合一 。
医药板块经历这一轮的惨烈杀跌 , 筑底阶段 , 会有一次充分换手 , 真正能够陪伴医药板块的 , 依然是2018年敢于底部配置 , 2021年敢于在顶部止盈的人 , 最终会在2022年从市场捡走带血的筹码 , 完成一次周期的轮回 。
去年 , 一直非常诚恳的表达一个重要观点 , 就是未来一两年必然会经历美联储加息 , 宏观大于微观 , 投资者一定要手握大量现金 , 最好先去买理财 , 等待宏观风险释放完毕 , 我们再回到市场捡好的核心资产 , 可惜风险来临 , 很多人手上没有现金了 。
这轮底部不能配置好 , 三年后顶部 , 又是进退维谷 。 周而复始 , 何时能够做好投资呢?
第三 , 新能源
今日宁德表现很强势 , 业绩也不错 , 但是比亚迪 , 隆基已经破位 。 中长期看 , 新能源板块依然会走杀估值的路径 , 春节后或有一次反弹行情 。
新能源板块 , 同比增速最高 , 需求与供给比 , 最优的时刻就是2021年 , 2022年产能释放 , 供需矛盾缓解 , 虽然业绩还会维持不错的增长 , 但是环比增速会下降 。 因此最高光时刻已经过去 , 去年是新能源预期打满的一年 。
有投资者认为新能源今年业绩依然很好 , 就不会跌 。 没错 , 今年业绩依然很好 , 但是比去年对今年的预期要差 , 去年已经把今年最好的预期股价都涨完了 。
这就和房地产一样 , 李嘉诚在中国地产最好 , 而且还没完全到顶之前已经拂袖而去 , 而贪婪的人 , 永远都在市场最后一个铜板的得失上纠结 , 格局不放大 , 很难做好长周期资产配置 。
第四 , 交易系统
其实对于大部分散户 , 在资本市场中 , 最适合的交易系统 。
就是 , 定投-止盈模型 。
标的 , 指数型基金 , 或者主动型基金 。
在行业 , 或指数进入30%分位以下开启定投 , 时间拉开两个季度 , 分批定投 。 反向在指数进入高估区域 , 开始分批止盈 。
在这套交易模型下 , 可以逐渐优化 。
例如 , 政策底微笑曲线定投模型 , 情绪估值背离止盈模型 , 都是在这套基础模型上不断验证 , 不断优化的结果 。
基础模型可以保证胜率 , 和一定的赔率 , 优化模型可以大幅提升赔率 。
【股市分析:牛年收官,两市宽幅震荡,北向继续大幅流出】我用了过去十年 , 三轮牛熊周期 , 完成了这套交易模型的验证 , 还需要下一轮周期完成优化模型的验证 。 最终一轮牛市赔率提升到300%-40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