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政权官府密件竟被大量用来包裹鱼肉( 二 )


这次 , 杨绘、滕甫决定两个人一起上 , 在一次朝会上 , 二人对神宗说:“曾公亮久在相位 , 为臣担心这样下去会阻碍更多有才能的人的仕途 。”神宗一听 , 心中暗想 , 这两个人还是死盯曾公亮不放 , 但也觉得他们说的有几分道理 , 便对他们说:“爱卿所言甚是 。但是你们为什么不呈上一份书面文字给朕呢?”杨、滕二人自觉疏失 , 于是商定由滕甫负责草拟奏章 , 明日再上殿论奏 。滕甫累了一天 , 决定回家再写奏章 。当夜 , 滕甫自信满满地写完了奏章 , 准备明日在皇帝面前狠狠参奏曾公亮一本 。
然而 , 第二天 , 就在滕、杨二人尚未见到皇帝之前 , 曾公亮的申辩本章却已早早躺在了皇帝的御案之上 。滕、杨二人尚未呈上奏章 , 神宗便大怒道:“你们是想参奏某人吧?你们要说的话 , 人家早就知道了 , 而且还呈上了辩论的文字 , 现在就在我这儿 , 你们自己看看吧!”二人看罢 , 顿时目瞪口呆 。神宗继续说道:“你们作为朕的耳目之官 , 怎能如此不谨慎呢?”二人由此逐渐失去了神宗对他们的信任 。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 , 就在滕甫在家写奏章时 , 滕甫的弟弟在一旁窥见了奏章的内容 , 他连夜赶往宰相府 , 将奏章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全部泄露给了曾公亮 。于是 , 曾公亮决定先发制人 , 再次阻止了滕、杨对他的攻击 。
作为掌管机密的官员 , 滕甫在家中起草奏章即是犯了保密的大忌 。滕甫虽然是在无意之中泄露了国家机密 , 然而在无意的背后却反映了保密意识的淡薄 。
官府密件裹鱼肉
用官府的密件包裹鱼肉 , 这种事听起来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 然而在历史上却真有其事 。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朝的齐朝 。齐政权仅仅存在了23年 , 是南朝四个朝代中最短命的 。齐之所以如此短命 , 与部分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有直接关系 。
在萧宝卷在位期间 , 南齐的统治最为混乱 。萧宝卷即位时年仅16岁 , 虽然正值青春年少 , 但他的残忍暴虐却无人能比 。萧宝卷排斥异己 , 先后诛杀了被称为“六贵”的辅政大臣和老臣陈显达 。他的生活极其腐化 , 宫殿修得奢侈豪华 。在后宫 , 萧宝卷无节制地宠幸潘贵妃 , 还在芳乐苑与宫人们玩做买卖的游戏 。萧宝卷卖肉 , 潘贵妃卖酒 , 毫无皇家体统 。他每个月都要出游二十多次 , 每一次都要由士兵清道 , 如有违抗 , 格杀勿论 。最后 , 萧宝卷被反对者杀死 。萧宝卷死后 , 被追封为东昏侯 , 真是再合适不过 。
“官府密件裹鱼肉”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位皇帝统治期间 。由于萧宝卷懒于政事 , 以致等待他披阅的奏章经常被束之高阁 , 等他玩够了才能想起来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 , 这些官府的机密文件往往十天半个月才能批阅发出 , 更有甚者 , 大量文件竟然不翼而飞了 。后来有人奏报 , 称在许多宦官家的厨房里竟然发现了湿漉漉、油腻腻的官府密件 。原来 , 由于宦官可以自由出入宫禁 , 他们经常会挟带一些宫中之物出宫以供己之用 。像鱼、肉之类的食物不好携带 , 宫中又缺少包裹用的荷叶 。因此 , 这些长期无人问津的官府文件便被派上了用场 。宦官们认为与其看着这些“废纸”徒增尘土 , 还不如给它来个废物利用 , 官府的文件摇身一变成了包吃食的废纸 。这个“官府密件裹鱼肉”的闹剧 , 听上去可笑 , 实则十分可怕 , 因为它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泄密” , 反映了官府保密意识的淡薄和保密管理工作的疏失 。
不言温室之树
以上讲的都是官员泄密的情况 ,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杰出的保密工作者呢?这里 , 我要讲一个“不言温室之树”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成帝时的孔光 。孔光相传为孔子十四世孙 , 自幼秉承儒学家风 , 饱读诗书 , 年未二十 , 即踏入了仕途 。汉成帝即位后 , 孔光以其卓越的才能被任命为尚书 , 在短短的几年中 , 他将前代政事及汉代的制度法规均烂熟于胸 , 由此备受皇帝的信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