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为文坛常青树的苏雪林非同寻常的爱国情怀

【被喻为文坛常青树的苏雪林非同寻常的爱国情怀】苏雪林(1897年3月26 日—1999年4月21日 , 享年102岁) , 原名苏小梅 , 乳名瑞奴、小妹 , 学名小梅 , 字雪林 , 笔名瑞奴、瑞庐、小妹、绿漪、灵芬、老梅等 。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 , 将“小”字省去 , 改为苏梅 。由法回国后 , 又以字为名 , 即苏雪林 。籍贯安徽太平县岭下村 , 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 , 她一生从事教育 , 先后在沪江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 。她笔耕不辍 , 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 。
爱国情怀
1945年 , 日本侵略者投降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 苏雪林也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 , 当消息传到嘉定时 , 她与袁昌英、凌叔华等人抑制不住激动和兴奋 , 举着小旗 , 高呼口号 , 加入了游行队伍的行列 。苏雪林在武汉大学执教历时十八年 。
1949年 , 到了台湾 , 离开了她为之奋斗半生的土地 。离开大陆后 , 苏雪林先去香港 , 在天主教真理学会任编辑 。
1950年 , 第二次赴法国 , 为的是去海外搜集关于楚辞的研究资料 , 探讨屈赋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在巴黎 , 她依靠从国内带去的工薪节余 , 省吃俭用 , 但为时不久 , 便因经济拮据 , 身体欠佳 , 与之朝夕相处的姐姐病重 。
1952年春 , 乘船回到台湾 , 应聘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 。
1957年 , 赴台南成功大学任教授 , 1974年退休 。
苏雪林赴台后 , 长期患眼疾 , 视力极差 , 严重时濒于失明 , 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 。
1968年 , 她在大学执教四十周年 , 台湾“教育部”向她颁发了奖金 。
1978年 , 是苏雪林执教五十周年和八十诞辰 , 在台的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师范大学、成功大学校友代表前来为她祝贺 , 并出版《庆祝苏雪林教授写作五十周年暨八秩华诞纪念专集》 。全书分甲、乙、丙、丁四集 , 共收录一百一十多篇文章 , 其中包括对她生平的记述和浩瀚著作的评价 。既有热诚的祝贺 , 也有久别重逢的真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