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和黛玉同真性情 为何一个讨喜一个不讨喜

一、黛玉和宝钗
看红楼梦的人常常喜欢拿黛玉和薛宝钗比 , 喜欢林黛玉的一派各种不待见薛宝钗 , 恨不能谁要是喜欢薛宝钗我就和谁划清界限;喜欢薛宝钗的一派同理 , 看到人说喜欢林黛玉就恨不得和人辩论一番:你看林黛玉多么多么不会做人 , 多么多么不体贴 , 多么矫情 , 各种各种 。两派势同水火 , 各不相让 。
其实薛宝钗和林黛玉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太有可比性 。红学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作者塑造的两个极端 , 两者都不是独立的个人 , 所以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十二钗正册里其他人都是单独一幅画一首判词一支曲子 , 唯有宝钗和黛玉是画在同一幅画上 , 共用一支曲子:“玉带林中挂 , 金簪雪里埋” 。词曲中提到林黛玉的时候常常会牵连薛宝钗 , 行文写作上也是有林黛玉处必有宝钗 , 有宝钗处可见黛玉 。
拥林派和拥钗派之所以各执己见 , 不肯让步的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实在是塑造得很好的两个对立角色 , 一个真性情 , 率性可爱;一个周到体贴 , 沉稳大方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不仅存在红楼梦成书的年代 , 也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不仅是很多人可以代入的性格 , 也是很多人想要追求的性格 。
但是也因为她们二者的性格对立实在太明显 , 几乎难以找到共同之处 , 所以让很多人产生一种误解:似乎一个人想当林黛玉 , 她就必然要放弃薛宝钗;一个人是薛宝钗 , 就不可能同时是林黛玉 。这种对比其实是无效的 , 就好像苹果与梨 , 除了都是水果外鲜有共性因而不适合作比较——有效的对比必须发生在两个有相似性的物上 。
二、宝玉和黛玉
宝玉和黛玉是一类人:反叛、率真、真情 。但我原来读书的时候很好奇的一点就是为什么贾宝玉和林黛玉同样都是性情中人 , 为什么贾宝玉人缘爆好 , 除了贾环和赵姨娘不喜欢他偶尔对他使坏之外 , 贾府上下 , 全书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贾宝玉 , 至少不讨厌他;但是林黛玉就很不一样 , 除了贾母、宝玉紫鹃这几个非常有限的人之外 , 其他人对林黛玉就不是很待见了 , 怎么算都算不上喜欢吧 。这种区别当然跟他们的身份有关:贾宝玉是贾府正经的主子 , 深受贾母喜爱 , 其他人不得不讨好他一点;林黛玉是寄住在贾府的 , 吃穿用度等同于其他姑娘 , 但毕竟不是正经的姑娘主子 , 其他人不用费心思讨好她 。
但是这些原因不能解释宝玉和黛玉人缘上的巨大反差:那就是排除那些阿谀奉承之辈 , 书中还是有不少人实打实地喜欢宝玉的 , 就这些人也还是比林黛玉的粉丝多很多 。思来想去 ,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宝玉比黛玉更体贴、更会关心别人、更遵守礼法 。
(图)林黛玉 ,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 金陵十二钗之首 , 陈晓旭 饰 (87版红楼梦)
往小了说 , 宝玉很体贴人 。
宝玉有一个很讨厌的奶妈叫李奶奶 , 这是书中为数不多十分负面化的形象 。成天除了欺负袭人麝月晴雯这些年轻丫头之外 , 就爱干一件事—吃宝玉留个别人的食物 。
第一次是第八回宝玉沏了一碗枫露茶 , 被李奶奶吃了 , 给晴雯留的一碟豆腐皮的包子也被她拿走了;又有一次 , 宝玉替袭人留了一碗酥酪 , 准备袭人晚间回来的时候给她吃 。没想到李嬷嬷来 , 听说是给袭人留的 , 赌气把酥酪吃个一干二净 。这两次贾宝玉都非常生气 , 但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宝玉对晴雯袭人等一干丫鬟是十分上心的 。吃了什么好吃的 , 就会想到谁谁谁也爱吃 , 可以给她们留着 。这个细节很小很琐碎 , 但也因为是琐碎的小事做起来格外不容易 。还有其他种种 , 比如晴雯生气了要撕扇子 , 他就拿出一箱子扇子为搏红颜一笑;袭人骗他说自己要家去了 , 他就急得流眼泪;看见小姑娘淋雨了 , 记得提醒姑娘却忘了自己也在淋雨——估计现在很多女生的男票都未必能做到这么体贴 。
往大了说 , 贾宝玉不喜欢男人 , 认为男人是泥做的 , 所谓“须眉浊物是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