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货币分类 南北朝中国货币史上大混乱时代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 , 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 , 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 , 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 , 导致货币减重极盛 , 私铸劣钱盈市 。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
南朝钱币
东晋
东晋偏安江南 , 至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灭亡 。其后160余年间 , 我国南方先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 史称南朝 。南朝时期 , 币制混乱 , 随着朝代的更迭 , 货币屡次更改 。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五铢钱 。

东晋恭帝元熙二年 , 执掌朝政的重臣刘裕废恭帝司马德文 , 自立为帝 , 改国号为宋 , 建元永初 , 史称刘宋 。
《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六月……以货贵 , 制大钱 , 一当两……(元嘉)二十五年五月罢大钱当两 。”这种大钱当两 , 被认为是当两五铢钱 。当两五铢钱直径2.7厘米 , 穿径1厘米 , 厚肉 , 重5克 , 面文“五铢”文字粗壮 , 面有外郭无内郭 , 背有内外郭;钱径重量均不同两汉五铢钱 。
“大钱当两”是不足值的虚钱 , 实际上是通货贬值 , 所以施行不到一年便被废止 。

宋顺帝刘准升明三年(公元479年) , 总揽朝政大权的萧道成 , 废宋顺帝 , 自即帝位 , 改国号为齐 , 改元建元 , 史称南齐 。南齐继刘宋之后 , 经济形势严峻 , 一直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 很少铸钱 。南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 , 曾计划铸钱 , 但没有实行 。齐武帝萧颐永明八年(公元490年) , 派人到四川在西汉邓通铸钱的旧址鼓铸铜钱一千多万钱 。后因成本过高而停止 。

南齐和帝萧宝融中兴二年(公元502年) , 梁王萧衍趁皇室内部相互残杀之机 , 夺取南齐政权 , 自立为帝 , 改国号为梁 , 建元天监 , 史称萧梁 。终萧梁一朝 , 战乱不息 , 为弥补政府开支和军费的不足 , 梁武帝萧衍在建国之初即铸行新钱 , 不仅制造铜钱 , 而且还制造铁钱 , 其币制相当混乱 。

梁敬帝萧方智太平二年(公元557年) , 执掌军政大权的陈霸先废梁敬帝 , 自立为帝 , 改国号为陈 , 建元永定 , 史称陈朝 。陈朝铸币不多 , 史载仅铸陈五铢、太货六铢两种 。
南朝陈宣帝陈顼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 , 铸行一种新的钱币“太货六铢” , 此钱铜质优良 , 轮廓整齐 , 钱文瑰丽匀称 , 铸造精妙绝伦 , 居南朝之冠 。
太货六铢尽管铸造精美 , 在当时却并不受欢迎 。因其大小和旧五铢相仿 , 而朝廷规定新钱一枚要抵十枚五铢旧钱 , 这种货币贬值 , 是对人民的一种剥削 , 于是引起人民不满 , 纷纷抵制 。由于钱文上“六”字看上去很像一个人叉着腰 , 于是民间传出了“太货六铢钱 , 叉腰哭天子”的民谣 。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 , 陈宣帝是陈王朝中倒数第二个皇帝 , 其子陈叔宝即陈后主 , 更是荒淫无度至极 。他不理朝政 , 整天和嫔妃一起游玩 , 制淫词 , 唱淫调 , 朝纲混乱 。隋兵南下时 , 他自认为有长江天险可守 , 不以为然 。祯明三年(公元589年) , 隋兵顺利地攻进建康城 , 陈后主这是才大梦初醒 , 但为时已晚 。“太货六铢”成了这个末代王朝的陪葬品 。
陈五铢是陈文帝陈蒨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所铸 。陈五铢钱直径一般2.35~2.5厘米 , 重3克左右 。面文“五铢”笔画清晰 , “五”字交笔处弯曲似等腰三角形 , “铢”字的金字头呈等边三角形状 , 朱字头方折 。面有内郭 , 无好郭 , 外部较宽 , 制作精整 。
南朝宋、齐、梁、陈差不多都铸轻钱 , 主要是为了搜刮民利 。铸钱一般采取尽量少用铜的偷工减料的办法 , 这也就是南朝经济衰颓、钱法紊乱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