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治慢性胃炎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炙甘草6克,枳实6克,柴胡6克,芍药9克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慢性胃炎是所有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是由于某些原因致胃粘膜反复遭受损害后,出现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萎缩等程度不同的炎性病变,分为3种类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 。其发病可能与喜食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如烈酒、浓茶、过烫过冷饮食等),目咽部的慢性炎症,久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以及胆汁反流、胃酸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也可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 。本病无典型症状,其诊断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部分胃炎病人可无任何不适 。有的表现为腹痛型:上腹疼痛明显而持续,食后可加重,或无明显的规律性等;有的表现为消化不良型:食欲不振,饭后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有的表现为全身衰弱型:消瘦,乏力,腹泻,贫血等 。有的表现为出血型,上消化道反复少量出血,少数病人可出现大量胃出血 。
慢性胃炎证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 。其病机为外
伤饮食,或情志不舒,均可伤及脾胃功能,肝胃不和,郁而化火,火郁伤阴,久病伤络,气血失和 。临床多分型为:肝胃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胃热阴虚型、胃络瘀阻型等 。
【四逆散治慢性胃炎配方】(1)根据《黑龙江中医药》1991,(5):11,张福效报道:用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5例,其中,显效45例,好转6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 。处方:柴胡10克,生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炙甘草5克 。加减:胃热炽盛者,加川黄连、蒲公英、连翘,炙甘草改碧玉散(青黛、滑石、甘草,包煎);积滞内停添者,加神曲、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炒莱子;脾胃虚寒者,配伍黄芪、桂枝、大枣、生姜;夹有络瘀者,佐丹参、丹皮、炙刺猬皮、制延胡索;胃阴不足见有口干与欲饮者,加石斛、麦冬、天花粉;泛酸者,合左金丸、乌贝散(吞服);大便溏薄者,则加茯苓、炒白术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
(2)根据《上海中医杂志》1991,(11):7,周云霞报道: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0例,其中,显效86例,好转34例;3个月后胃镜复查84例,其中,显效44例,好转35例,无效5例 。处方:柴胡、枳壳、白芍、麦冬、甘草、川黄连、吴茱萸、川楝子、佛手、谷芽、麦芽 。肝胃不和,嗳气频作者,加旋复花、代赭石;胀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胃阳不足者,加太子参、川石斛;脾虚型,加四君子汤;肝胃郁型,加丹皮、山栀子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
(3)根据《新中医》1993,25(6):19,刘国普报道: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4例,其中,显效33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7% 。处方:柴胡12克,法半夏12克,白芍10~12克,枳实10~12克,甘草6克 。加减:肝郁者,加郁金、佛手;郁热者,加蒲公英、黄芩、山栀子、夏枯草;腹胀者,加砂仁,或枳实改枳壳;呕吐苦水者,加竹茹、代赭石、
柿蒂、丁香、苏梗;大便秘结或不畅者,加火麻仁、郁李仁、肉苁蓉、大腹皮、大黄;脾胃虚弱者,合四君子汤 。每日1剂,水煎2次,日服2次 。疗程6~8周 。
推荐阅读
- 慢性支气管炎验方有哪些?
- 益黄散治贲门松弛症配方
- 益黄散治腹型癫痫配方
- 益黄散治中毒性肠麻痹配方
- 泻黄散治手足口病配方
- 泻黄散治过敏性紫癜配方
- 泻黄散治口腔溃疡配方
- 泻黄散治剥脱性唇炎配方
- 泻白散治间质性肺炎配方
- 泻白散治百日咳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