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治充血性心力衰竭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9克,附子9克(制)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 。
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肌病损,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而引起周围系统灌注不足,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分潴留,内脏郁血,进而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为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 。多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瓣膜病等患者,发病以老年人为多见 。临床以呼吸急促、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心悸为特征 。
本病证属中医“虚劳”、“心悸”、“怔忡”、“喘证”、“脱证”等范畴 。其病机复杂,主要为心气血亏虚,瘀血内阻,进而损及心阴、心阳,终致五脏俱损 。临床分型为:心脾两虚型、气阴两伤型、心肾阳虚型、瘀血内阻型、心阳气脱型等 。
(1)根据《新医学杂志》1988,(11):70,于天星报道: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衰 。加减:兼有肺气壅塞者,加越婢汤;兼腹水、小便不利者,加五苓散;口唇青紫,肝脾肿大者,合用桃红四物汤;兼心肺阴虚者,合用生脉散 。
(2)根据《黑龙江中西医药》1966,(1):26,杨智乳报道:用真武汤加减治疗风心病心衰1例,处方:茯苓18克,干姜9克,白术15克,茯苓18克,丹参12克,黄芪30克,防己9克,赤芍9克,五味子9克,木通9克,白芍9克 。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剂 。加减化裁3次,服药3周获愈 。
(3)根据《湖南中医杂志》1989,(5):19,刘斌武报道:用真武汤加减治疗肺心病心衰1例 。处方:附子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生地15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丹参20克 。浓煎频服,配合低流量给氧,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西药 。先后加减化裁2次,服药8剂,诸症悉平 。(4)根据《四川中医》1991,(4):27,李梭峡报道:用真武汤加丹参15克,泽兰15克,当归10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服药4天后,症状明显好转,尿量由每日500毫升增加至1700毫升,体重下降4千克,肝大肋下5公分,缩小到2公分,下肢浮肿消失r
(5)根据《中医杂志》1980,(3):30,裴良怀等报道: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5例,其中,基本纠正1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3例 。慢性右心衰9例,其中,基本纠正1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 。全心衰竭6例,其中,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治疗前心功能四级者7例,三级者7例,二级者1例;治疗后心功能四级者2例,三级者4例,二级者8例,基本纠正者1例 。处方:附子9~18克,白术9克,茯苓15~30克,白芍9克,生姜9~15克,桃仁9克,红花6~9克,琥珀9克 。加减:水肿甚者,去白芍加胃苓汤;喘甚而兼气阴两虚者,加生脉散;恶心呕吐者,减附子量,加重生姜量;咳甚而不兼阴虚者,加半夏、干姜、五味子;咯血者,加白茅根、阿胶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5~7日为1个疗程 。
(6)根据《新医药杂志》1968,(11):7,于天星报道:用真武汤为主方,配合“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治水三法,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疗效 。加减:肺部瘀血,呼吸道感染时,配合麻杏石甘汤、越婢汤;高度浮肿时,加五苓散、车前子、防己等;水肿严重直接利水无效时,用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及党参、藕节、白茅根等;若兼阳虚时,加生脉散、一贯煎之类 。
(7)根据《四川中医》1987,(9):24,孙旗立报道:用真武汤加减治疗风心病心衰、房颤、酸中毒患者1例 。处方:制附子15克,茯苓15克,苦参15克,桑寄生15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生姜10克,泽泻20克 。水煎服,分2次服,每!1剂 。6剂药后,水肿消失,余症减轻 。原方加川芎1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红花10克,木香10克,鸡血藤30克 。服20剂后,心率80次/分,肺底罗音消失,肝脏回缩,浮肿消失,二氧化碳结合力恢复正常.政用归脾汤调理善后,1个月后出院.随访半年未复发 。
【真武汤治充血性心力衰竭配方】(8)根据《四川中医》1987,(2):27,蒋本龙报道:用真武汤加减治疗风心病心衰1例处方:附子15克(先煎),茯苓15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泽兰10克,生姜10克,肉桂15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4剂药后,心悸气短减轻,浮肿消失:原方去肉桂加川芎6克,麦冬15克,继服15剂,余症改善,心衰纠正 。冉以复脉汤调理善后 。随访1年心衰未复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