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最窄处也有30千米,蝗虫怎么飞到阿拉伯的?
俗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蝗虫也是如此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这群蝗虫非常聪明,还有天然的导航系统,这也造就了这批蝗虫可以穿越红海 。

文章插图
▲蝗虫受灾情况图,红色为重灾区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批蝗虫到底是怎么穿越红海的?又是走了什么样的路径?以及最终结果会如何 。
其实,想要搞清楚蝗虫走了什么路径,只需要搞清楚沿途受灾国家就可以了 。毕竟蝗虫飞到哪吃到哪,也就留下了足够的痕迹,也给了我们找到蝗虫轨迹的方法 。

文章插图
从这张图,大致可以看出来蝗虫受灾国家分别是: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红海,亚丁湾)——也门——沙特阿拉伯——(波斯湾)——伊朗——巴基斯坦——印度 。
——————手工画图,不是特别清楚————
其中,括号里面的是海湾,也就是说,这批蝗虫从开始爆发,一直到达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穿越了重重的山脉阻隔不说,还有可能穿越了三个海湾 。那么蝗虫真的这么能飞吗?
其实单个蝗虫的飞行能力并不强,然而一旦成群,将会造成蝗虫性格暴躁 。再加上蝗虫聚堆之后,将会消耗大量资源,进一步刺激着蝗虫群必须迁徙才能活下去 。
而蝗虫一旦成群,一天就可以飞行150公里 。那红海有多宽?如果说小于150公里,对于蝗虫来说轻而易举 。如果大于150公里,那么蝗虫又是如何飞过来的?

文章插图
▲红色为红海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最宽的地方有306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30公里 。那么最窄的地方在哪里?这个地方位于红海南端的曼达布海峡 。
也就是说,只要蝗虫幸运的话,恰好飞到曼达布海峡,就可以直接跨越红海,也就从东非地区来到了阿拉伯半岛 。然而,实际当中,蝗虫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
假设只有一部分蝗虫从曼达布海峡飞跃红海,那么其他蝗虫又是怎么过去的呢?
也是靠飞行,但是有借力!正如上文所说,红海最宽的位置有306公里,最窄的地方有30公里 。因此有一个可飞行区间——30公里到306公里 。

文章插图
我们算个极端情况,假设红海方方正正,宽度全部是180公里,这也要超过蝗虫150公里的日均最大量 。但是不用怕,还有风可以借助 。
其实早在2019年2月份,东非地区就已经发生了蝗灾 。不过,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局限于东非地区,并没有跨过红海 。然而,一年时间过去了,还是跨过去了 。
这是因为,过去一年时间,总会有从东非地区的海风往阿拉伯半岛吹 。只要机会合适,蝗虫就可以乘着海风飞到阿拉伯半岛!
在海风的加持下,蝗虫一天多飞一个30公里不成问题 。更何况上面是极端假设,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180公里的宽度 。可能还有地方是刚超150公里,有的地方不足150公里 。

文章插图
▲从红海栽进阿拉伯海
如此一来,给蝗虫能够飞越红海的机会更多了 。但是也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在这长达100多公里的飞行过程中,蝗虫不会迷路吗?为何不会一头栽进阿拉伯海?
你还别说,真不会 。作为人类,可能会在大海上迷失方向,但是蝗虫可不会,它本身拥有着一个叫偏振光的导航系统,这个系统有多强?又是如何运转的?
当太阳光(月光)穿过大气层进入地球后,会出现散射现象,从而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振 。通过偏振现象,又可以确定“自己”的方位,因此是一种天然的导航器 。
可惜的是,只有动物掌握了这种方式,人类无法凭肉眼靠偏振光导航,蝗虫就是掌握这种技术的动物之一 。有了偏振光导航系统,蝗虫就可以保证自己直线飞行 。

文章插图
▲蟋蟀也会(没找到蝗虫的示意图)
有了直线飞行的能力,再加上海风的作用,一只蝗虫想飞跃红海就简单的多了 。当然了,除了直接飞越红海之外,蝗虫还有另外一条路 。

文章插图
▲方式①绕路
如上图所示,通过这种绕行的方式,其实蝗虫还是可以到达印度,只是花费的时间可能要长一点 。
其他网友观点这可能是蝗虫史上最悲催的一次灾难了,2000年5月,新疆北部发生特大蝗灾 。当时政府考虑用生物方法管制,当时找了70万只鸡鸭去治理蝗灾 。比较有意思的是,当时有3万只鸭子
是从从浙江长兴采购,再从萧山机场做飞机?新疆吃蝗虫,这些鸭子足以载入史册,足够他们吹一辈子了 。
当年的“鸭子大军”在新疆草原投入战斗后,战果累累 。新疆的优质草原上地毯般覆盖的蝗虫被鸭子彻底歼灭,鸭子们的光辉战绩也得到了新疆灭蝗最高司令部——新疆治蝗灭鼠指挥办公室的首肯,他们在考察结果后指出:鸭子捕蝗能力强、捕食量大、“军”纪严明,出动鸭子是草原清剿蝗虫、保护生态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可以借鉴一下 。
其他网友观点这是个侮辱智商的问题,尤其是让铺天盖地的蝗虫受到了深深的侮辱 。

文章插图
也许30公里的海峡可以让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的建设者望而却步,甚至可以让不可一世的纳粹帝国望洋兴叹,但绝不会阻止沙漠蝗群的可怕脚步 。
虽然这些胆怯且反应迟钝的小东西平日里毫不起眼,其成虫也不过几厘米长,体重也仅为两克,但一旦聚拢成灾,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灾难,尤其是本次入侵南亚次大陆的东非蝗群 。
从地图上来看,蝗群从东非高原飞越千里来到南亚次大陆,除了跨越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等复杂的陆地地形,还需要跨越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等一系列海域 。
那么问题来了,陆地地形虽然复杂多样,但好歹可以降落休息,且地表植被能够为蝗群提供大量食物 。而海洋要怎么跨越呢?这似乎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天堑 。
不过在静夜史看来,浅浅的海峡根本不足以成为蝗群的阻碍,因为帮助他们漂洋过海到印度吃饭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比如:

文章插图
1、沙漠蝗虫适合远行
作为蝗虫类中最危险的一种,沙漠蝗虫至少威胁了全世界超过1/10的人口,其灾害波及非洲、中东和亚洲数百年,是令人类无比头疼的存在 。
而沙漠蝗虫之所以可怕,不是因为长得难看,颜值太低,而是因为他们生存在沙漠等气候干旱的区域,对极端气候的适应能力要远超其他蝗虫种类 。
更要命的是,他们还非常能吃,甚至为了吸食植被的水分吃啥拉啥,这导致了沙漠蝗虫过境基本寸草不生 。
而除了能吃,由于长在热带,因此他们极其能生,平均每年至少繁殖2~5代,这又使得它们的灾害规模不仅大,而且持续时间长 。
沙漠蝗虫之所以波及范围广,除了能吃能繁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非常适合远距离迁徙,毕竟长在沙漠中,耐力也相应得更强大 。

文章插图
有了适合远行的特征,沙漠蝗虫飞越红海简直就不叫事 。在它们成群迁徙时,平均每天活动8小时,迁移距离平均高达150公里,这意味着它们吃顿饭的功夫就能从非洲飞到亚洲 。
沙漠蝗虫在历史上最光辉的战绩是1987~1989年的“十天蝗害”,这些蝗群从西非横跨大西洋来到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震惊世界 。
2、蝗灾不止东非一处
虽然本次25年一遇的蝗灾被冠以“非洲蝗灾”的名号,但蝗灾的爆点,却不仅仅是非洲 。
一般而言,由于非洲大陆整体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干旱,所以也相应地成为蝗灾爆发最频繁的区域,尤其是撒哈拉沙漠和苏丹草原之间的萨赫勒地区 。

文章插图
但本次蝗灾的最初源头,却来自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鲁卜哈利沙漠 。就在2018年5月,来自印度洋的飓风梅库努意外地登陆阿拉伯半岛,为沙漠带来了罕见的降水,随后10月份飓风鲁班再次登陆,阿拉伯半岛及红海两岸南部再度出现降水 。
沙漠蝗虫作为蝗虫大家庭的一分子,其生存环境的地表植被覆盖率小于50%,产卵土壤湿度在10%~20% 。当沙漠地区出现大量降水时,羁押已久的植被野蛮生长,为蝗虫提供了大量食物,蝗虫繁殖数量也大量增加 。
等到降水结束,气候重新干旱,蝗虫会随着植被的萎缩而逐渐聚集,当后腿的敏感神经被触碰,这些沙漠蝗虫就会迅速变性,再加上相互散发的费洛蒙,导致蝗群的规模越来越大 。
而在鲁卜哈利蝗灾爆发后,迅速向东部的伊朗和西部的东非蔓延 。

文章插图
而虽然大家不是同一个地方的虫,相互之间也有口音,但寻找食物的心以及费洛蒙的吸引力是相同的 。所以蔓延的蝗群如同引信,点燃了各地的蝗灾尤其是东非 。
所以,出现在印度的蝗群,不光是来自非洲,而是来自沿途几乎所有蝗灾区域,也许跟多蝗虫飞越红海时折戟沉海,但数量不会因此减少 。
3、气候因素推波助澜
作为平均体重仅两克的小虫子,跨越红海也好,飞越大西洋也罢,理论上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支持,单靠体力是根本无法完成此类壮举的 。
所以,沙漠蝗群基本都是御风飞行 。
但问题是当前正是北半球的冬季,无论南亚还是西亚都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而东非高原则被东北信风控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蝗群想要御风飞行,只能飞到西非啃仙人掌,根本不会波及南亚 。

文章插图
虽然逆风有利于飞机起飞,但只能让蝗虫死在路上,所以蝗群借助季风飞到红海对岸的假设根本不成立 。
那么,蝗群受到的气候影响又体现在哪里呢?静夜史认为体现在2019年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气候反常,这种反常体现在无论东北季风还是东北信风都不如往年强劲 。
这就够了,一般来说,当东北季风或东北信风减弱甚至消失时,垂直方向的空气对流就会特别强烈 。而又因为蝗群的活动时间基本都是白天,这意味着蝗群能够借助空气的上升运动达到一个所谓的滑翔高度 。
一般来说,沙漠蝗群的最高飞行高度为海拔2000米,在这个高度,空气阻力明显小于地面,划过红海基本不是问题 。
【红海最窄处也有30千米,蝗虫怎么飞到阿拉伯的?】再加上蝗群不算来自于东非,所以即便在飞越海洋时死伤过半都不会影响蝗群的遮天蔽日 。

文章插图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
推荐阅读
- 不熬夜也有黑眼圈是什么病?
- 过夜的开水能喝吗 原来喝水也有大学问
- 饥饿也有假你能分清真饿和假饿吗 四大原因导致假饿发生
- 有说变薄的也有说变厚的,排卵后内膜究竟如何变化?
- 上环痛吗 原来上环也有如此多的讲究
- 女性这些症状和腿粗细也有关系
- 百合花茶的副作用
- 女孩如何练腹肌呢
- 绿茶的副作用
- 听说合肥也有玻璃桥栈道了,有谁知道在哪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