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文化 我国的喝茶文件
对于饮茶的文化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让小编给您具体的讲解下吧 。

文章插图
茶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 。
【饮茶文化 我国的喝茶文件】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 。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
饮茶文化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 。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 。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 。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 。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 。茶叶还作为随葬品 。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 。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 。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 。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 。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 。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 。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 。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 。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 。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 。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 。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 。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 。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 。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 。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 。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
推荐阅读
- 糖尿病患者为何不宜饮酒
- 程钟龄萆薢饮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萆薢分清饮的作用功效
- 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轮作类型的作用有哪些
- 麦冬泡水喝的功效
- 蜂蜜红茶生姜减肥法有什么作用
- 程钟龄五皮饮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生铁落饮的作用功效
- 糖尿病人的饮食安全
- 生脉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