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是大喜事 可皇太后为何要寻死觅活( 二 )
按照惯例,雍正得给乌雅氏上皇太后的尊号 。当时,内阁翰林院也已将“仁寿”皇太后的尊号拟好,皇太后的表文金册等证明文件和仪仗程序的各项准备事宜也都弄好了,钦天监也挑了个黄道吉日,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偏偏乌雅氏以“梓宫大事正在举行,何暇他及”为借口,既不接受皇太后的尊号,也不肯从居住多年的永和宫搬出(皇太后得住宁寿宫) 。
雍正这下是被弄得头皮发麻,本来他当上这个皇帝就有点不明不白,所以他才在这种仪式上要做得循规蹈矩,尽量完美,免得天下人说他的闲话,谁料得生母乌雅氏却和自己处处不配合,这真是让雍正这个做儿子的心里憋气,却又无可奈何 。没办法,雍正只好又硬着头皮,亲自去“诚敬谆切叩请再三” 。但这次,乌雅氏却死活不听,她再次来了个“诸王大臣援引旧典,恳切陈辞,皇帝屡次叩请,予亦无可如何 。知道了 。”
乌雅氏的“知道了”,不过是缓兵之计,用这词给勉强搪塞过去,实际上就是不愿意受封号,也不想搬到皇太后该住的宁寿宫去 。牛不喝水强按头,乌雅氏就这倔脾气,她是皇帝的生母,雍正能拿她怎么办?
没多久,又到了雍正登基后乌雅氏的第一个生日 。按理,这皇太后的生日得有个仪式叫“圣寿节”,以表示皇帝孝敬母亲,以“仁孝治天下” 。礼部官员也拟安排雍正带领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集体去给皇太后庆寿,不料乌雅氏还是不给面子,“奉懿旨,免行礼 。”雍正本想利用再这个机会改善和生母的关系,让母亲接受封号,并移居宁寿宫,但乌雅氏似乎早有所料,未及雍正开口便将之拒于门外 。
乌雅氏这些举动,似乎是太不近人情了,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这恐怕还得从十四阿哥允禵说起 。允禵是乌雅氏最小的儿子,父母疼爱小儿子,甚至对小儿子偏心,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天下的父母,总认为自己对待子女是公正的,所做的一切也不偏不倚,但问题就在于,世界上就没有不偏心的父母,感情这东西,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
乌雅氏本该是幸福的,两个儿子都有出息,其中必有一个做皇上,但问题偏就出在她认为该做皇上的却没做上,而她又偏爱这个落败的孩子 。允禵从西北回来后,雍正一开始便给了允禵一个下马威,将他的王爵革去,只保留了最初的贝子身份 。
这做母亲的,看着两个孩子,一个天下一个地下,一个不让一个不服,做哥哥的如此露骨的欺负弟弟,心里怎能不伤心难过?偏偏这三人还都一个脾气,就是死不认输,谁也不肯妥协,结果矛盾越陷越深,几至于无法挣脱 。这雍正越打击允禵,乌雅氏便越不配合雍正的工作,两人几乎陷于冷战状态 。
也有人猜疑说,乌雅氏本就偏爱小儿子,而且康熙晚年时,小儿子的呼声很高,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皇位被大儿子篡位夺去,乌雅氏的失望可想而知 。是啊,本来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做皇太后,如今却成了“篡位贼子”封的“伪太后”,这怎能不让她气恼?!
【雍正登基是大喜事 可皇太后为何要寻死觅活】不久后,乌雅氏即暴病身亡,而这又成为清宫中的一大疑案 。当然,这是后话了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