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曾有“炮决” 曾国藩炮轰洪秀全尸体

1864年 , 清朝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今南京) , 掘开天王洪秀全的坟墓 , 将尸体扛到曾国藩面前当面验看 。曾国藩下达了最严厉的惩处方式:“戮尸 , 举烈火而焚之!”洪秀全的尸体被拖了出来 , 被刀斧剁得粉碎 。曾国藩又命人把肉泥拌进火药 , 装入炮弹 , 然后接连发射出去 , 焚尸扬灰 。
酷刑和国家的专制程度成正比 , 在政治和法律尚未分离的传统社会 , 政权稳定性相对弱 。统治者每天都过得不安心 , 最省心的方法就是把一切犯罪扼杀在摇篮之中 , 而用最残忍、震撼的方式处死罪犯 , 并公布给大众观看 , 能够起到最大的恐吓和“教育”作用 。
酷刑的极致代表——炮决 , 这种令现代人目瞪口呆的“过度”处决方式 , 自从用火药发射弹丸的火炮发明之后 , 就开始被统治者采用 , 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 。
“炮决”起源于莫卧儿帝国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 , “炮决”起源于印度次大陆上的莫卧儿帝国(1526年-1858年) 。这个帝国由成吉思汗的后裔跑去印度入侵建立 , “莫卧儿”意即“蒙古” 。
莫卧儿帝国的军队是最早大规模使用火炮和火枪的军队之一 。他们非常善于使用这些新式武器 , 用它们攻城略地 。
既然大炮可以用来杀死敌人 , 那么也不妨拿来处死罪犯或者逃兵 。在莫卧儿帝国 , “炮决”这项酷刑大多是用在叛乱者、逃兵或军事俘虏身上 。除此之外 , 一些其他的罪名也会用到“炮决” , 比如1714年 , 军队中的偷窃问题非常严重 , 军官们设陷阱抓住两个小偷将他们处于炮决 。不得不承认 , 这种刑罚起到很好的“杀鸡儆猴”作用 , 这一时期莫卧儿军队的逃兵问题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杜绝的 。
这个方法也很早被葡萄牙等殖民者所用 , 流行开后的“炮决”逐渐出现在非洲、拉美、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等地 。
“炮决”怎么实施
说到这儿 , 让我们来看看“炮决”具体是怎么实施的 。这种处决的常见形式是 , 用绳子把凡人绑在大炮炮口的位置 , 固定好后“咣”一声开炮 。炮膛里有时装的是实心的球形炮弹 , 不过更多的时候炮膛里装的是只是空包弹 , 或者在近距离具备强大杀伤力的葡萄弹 , 也就是霰弹 , 发射出去之后会飞散开来 , 躲都没地方躲 。
也有一些非主流的“炮决”方式 , 比如1596年在伊斯坦布尔 , 一位犯人被塞进炮膛再开炮 , 还有一些是将犯人系在炮弹上然后发射出去 , 其结果都是让尸体粉身碎骨 。
英国人在印度残酷统治的证据
在各国进行的“炮决”中 , 英国统治者实施的最多 , 主要是在其殖民地印度 。当他们发现源起于这片土地上的“炮刑”相比当地军队中常用的“鞭刑”更有威慑力的时候 , 就大批量开启了“杀鸡儆猴”模式 。
1871年 , 印度锡克教中的一部分教徒力争恢复锡克教对旁遮普的统治 , 1872年与警察发生冲突 , 66名教徒被绑在炮口上开炮轰死 。1857年 , 仅仅在5月到9月之间就有44宗“炮决” 。
1857年到1859年 , 印度北部和中部爆发了反对英国统治的民族起义 , 这次起义终结了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体制 , 使得印度置于英国直接统治之下 , 故此常被视为印度的第一次独立战争 。在此期间 , “炮决”也被英国殖民者用来处决那些被俘的起义者 。这种残忍的死刑方式不符合印度教徒或穆斯林的葬礼习俗 , 是英军用来打击起义者士气的一种方式 。
中国近代史上的“炮决”
到了中国 , 有类似待遇的人物是太平天国洪秀全 。1864年 , 清朝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今南京) , 掘开天王洪秀全的坟墓 , 将尸体扛到曾国藩面前当面验看 。
曾国藩下达了最严厉的惩处方式:“戮尸 , 举烈火而焚之!”洪秀全的尸体被拖了出来 , 被刀斧剁得粉碎 。曾国藩又命人把肉泥拌进火药 , 装入炮弹 , 然后接连发射出去 , 焚尸扬灰——就是死了 , 也要让洪秀全灰飞烟灭 , 阴魂无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