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逼退清帝 四百万两“优待费”耍噱头( 二 )


面对气势汹汹的主战派,袁世凯自有手段 。当时袁世凯以军饷缺乏为由,说动隆裕太后要求王公大臣“毁家纾难” 。清廷无奈,只好下谕:“著宗人府传知各王公等,将存放私有财产,尽力购置国债 。”以号召皇族全力购买国债,支援军用 。可纾难虽人人之所欲,毁家就人人之所不欲了,实际上在京城内,皇族没有几个人响应 。经袁世凯这一倡导,满族王公大臣,便再也不敢轻言对革命党作战了 。
此时的清廷早已奄奄一息,而待到孙中山做出清帝退位后辞职的承诺后,袁世凯才决定把清廷推翻 。1月16日,袁世凯内阁全体成员联名上“合词密奏”,袁世凯亲自出马说服隆裕太后,请求清帝退位 。1月17日,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召集王公大臣,举行第一次御前会议,商议清帝退位的事情 。此时的隆裕太后摇摆不定,尽显软弱,《恭亲王溥伟日记》记录下了当天太后同王公大臣们的对话:
太后问曰:“你们看是君主好?还是共和好?”
皆对曰:“臣等皆力主君主,无主张共和之理 。求太后圣断坚持,勿为所惑 。”
太后谕:“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同袁世凯说,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枪炮,没军饷,万不能打仗 。我说,可否求外国人帮助?他说,等同外国人说说看 。过两天,奕劻说,外国人再三不肯,经奴才尽力说,他们始谓革命党本是好百姓,因改良政治才用兵,如要我们帮忙,必使摄政王退位 。你们问载沣是否这样说?”
醇王对曰:“是 。”
臣伟对曰:“既是奕劻这样说,现在载沣已然退政,外国何以仍不帮忙?显系奕劻欺罔 。”
那彦图奏曰:“既是太后知他如此,求嗣后不要再信他言 。”
臣伟奏曰:“乱党实不足惧,昨日冯国璋对载泽说,求发饷三月,他情愿破贼 。”
太后问载泽:“有这事否?”
载泽对曰:“是有 。冯国璋已然打有胜仗,军气颇壮 。求发饷,派他去打仗 。”
太后谕:“现在内帑已竭,前次所发之三万现金,是皇帝内库的 。我真没有 。”
臣伟碰头奏曰:“库款空虚,焉敢迫求 。惟军饷紧要,饷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贻患甚大 。从前日俄之战,日本帝后解簪饰以赏军,现在人心浮动,必须振作 。既是冯国璋肯报效出力,请太后将宫中金银器皿赏出几件,暂充兵费,虽不足数,然而军人感激,必能效死 。如获胜仗,则人心大定,恩以御众,胜则主威,请太后圣明三思 。”
善耆奏曰:“恭亲王所说甚是,求太后圣断立行 。”
太后谕:“胜了固然好,要是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吗?”
1月26日,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的激进派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北京的王公大臣为之大震,纷纷逃亡,隆裕太后恳求袁世凯保其母子性命 。就在当天,段祺瑞等清将领50人联名通电,请清帝退位 。电文意思明确,那就是清帝退位,设立共和制的政体,并由袁世凯组织新政府 。此时,受到重重打击的隆裕太后已经彻底地放弃希望,不再等召集国会,决定先自让政权 。
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清朝至此正式结束 。随后,孙中山遵誓解职,参议院改选袁世凯继任 。此时,袁世凯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一书中这样表达,袁世凯发起的“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未可厚非”,以和平的方式逼退清帝总比“火光四起,尸横街巷”要好 。但是,与千万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民族使命相比,袁世凯所争的重点更多是个人的权位和荣誉 。
【袁世凯逼退清帝 四百万两“优待费”耍噱头】在马士良1981年发表的《清廷退位前后》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反映的是袁世凯在逼帝退位后立刻“翻脸”,而隆裕太后则恍然大悟却又万般无奈 。当时,袁世凯派张謇拟定好逊位诏,并催促清廷加盖玉玺 。次日早朝,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秉告民国对皇室优待费,每年四百万两,并哭着说:“请皇太后好好教皇上念书,将来还有还政之一日 。” 出殿时,声犹哽咽 。隆裕太后回宫后对近侍说:“袁世凯真是忠臣 。”第二天早晨,太后冠服整肃等待早朝,可到10点钟还不见军机王大臣上朝,于是隆裕太后传奏事处上来回话,她万万没想到得到的回答竟是:“袁世凯昨日临行时言语,从此不来矣 。” 太后听后,目瞪口呆,半天才缓过神来,说道:“难道大清国我把它断送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