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冬奥会“黑科技”到底有多牛,这届有亿点不同

文章图片
图1/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钛媒体
钛媒体编辑丨邓剑云
冬奥会即将开幕 , 与往年相比 , 今年虽然增加了“疫情”这个不稳定因素 , 但是通过完善的筹备工作 , 北京冬奥组委依然将这场冬季的体育盛会带到了大家眼前 。
除了在体育场上能够看到运动员们的英姿 , 2022冬奥会上 , 还能发现很多“黑科技” , 比如像创可贴一样大小的“体温贴”、能够监测睡眠、自动调节的智能床以及无处不在的智能无人化产品 , 那么今天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科技冬奥”赋能下现的新奇“黑科技” 。
没有厨师、服务员的餐厅
无论是远道而来的运动员 , 还是服务赛事的工作人员 , 为身体补充能量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在本届冬奥会的主媒体中心 , “智慧餐厅”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一般的存在 。 这个特殊的餐厅里 , 从菜肴的制作 , 再到配送上桌 , 都已经实现了“无人化” , 即使在厨房内 , 也不会看到传统的“厨师” , 而是120台烹饪机器人 。
面积约3680平米的餐厅内 , 顶部铺设了大量的云轨 , 这些都是用于上菜的“送餐员” , 在档口区点完菜以后 , 只需要坐等美食从顶部的云轨上下降至餐桌即可 。
另外 , 智慧餐厅与一般的餐馆在营业时间上也有很大区别 , 它除了提供早、中、晚三个集中就餐时间的餐食以外 , 还具备24小时全天候营业的能力 , 在冬奥会举办期间 , 所有机器均处于开机状态 , 无论何时进入餐厅 , 都能吃到现做的食物 , 像下午茶、夜宵这种需求也统统可以满足 。
无人化带来的优势也很明显 , 智慧餐厅不仅可以24小时连续营业 , 同时它也减少了防疫工作量并提升了配餐的效率 。 以汉堡包制作为例 , 智能汉堡机从加热面包、现煎肉饼到配搭生菜、酱汁 , 全部由机械设备自主完成 , 汉堡包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 , 可以以统一标准快速生产 , 既保证的口味 , 也提升了效率 , 智能汉堡机每20秒就能做出一个汉堡包 。
安保、配送、杀菌全面实现无人化
如今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能看到机器人的身影 , 比如酒店中部署的配送机器人、商场内具备的语音服务机器人、餐厅内的送菜机器人等等 。 与这些依靠机器人解决单一应用场景的方式相比 , 这届冬奥会更像是一个“机器人大集结” , 像安保巡逻、无接触配送、杀菌消毒 , 都能看到智能机器人的身影 。
【市场资讯|冬奥会“黑科技”到底有多牛,这届有亿点不同】在体育场馆内 , 即便已经进入了深夜 , 安保机器人依然会以智能线路对场馆进行巡逻 , 并通过摄像头记录场馆里的动向 。 与传统机器人只遵循既定路线的技术方案相比 , 新一代的机器人都配备了ToF传感器、雷达以及智能避障系统 , 当遇到有人、物阻挡时 , 会自动刹停或者选择绕路 。
场馆内 , 还会有杀菌机器人进行全天候的消杀作业 , 在避免人员相互接触的同时 , 也能保证杀菌作业的效率和持续性 。 此外 , 为了能够提供更高的测温、人员管理效率 , 冬奥会上还出现了移动测温机器人 , 与传统的固定测温相比 , 它可以灵活部署 , 同时也能实现流动控制 , 相信在经过冬奥会的检验后 , 这些机器人也会很快出现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 。
睡不好觉?让床来帮帮你
除了大量智能无人化产品的加入 , 冬奥会还首次在住宿场所提供了“智能床” , 虽然从外观上来看 , 它与普通的单人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 但是从材料应用到功能控制 , 智能床都带来了革新 。
智能床的床垫选择了记忆棉材质 , 并且在内部增加了传感器 , 可以对睡眠状态进行监测 , 智能床还配备了独立的遥控器 , 可以对床头的抬升角度进行调节 , 从而适配平躺、依坐等多种姿势 。
如果你是一个容易赖床的起床困难户 , 智能床还提供了闹钟功能 , 与普通闹钟声音唤醒的方式不同 , 当达到预设时间后 , 床头会自动抬起 , 从而达到唤醒的目的 。 晚上睡觉时 , 智能床还会对人的鼾声进行监测 , 当识别到鼾声后 , 会自动调整枕头的高度 。
此外 , 对于有加长床需求的运动员 , 床位安置了床尾凳 , 使得整个床的长度能达到2.2米至2.4米 。
定位、报警于一体的“体温贴”
北京冬奥会上 , 还有很多隐藏起来的“黑科技” , 比如说被誉为“防疫神器”的体温贴 , 它在外观上长得像创可贴 , 其实是内置芯片的无线电子测温计 , 得益于小巧的身材 , 这款体温贴可以直接贴在腋下 , 保证了体温监测的准确性 。
据介绍 , 体温贴检测体温误差在0.1~0.2℃ , 它会通过手机APP绑定 , 远程将测量的体温数据上传至数据后台 。 系统每3秒采集一次体温数据 , 一旦超过37.3℃ , 就会自动向防疫人员报警 , 结合其具备的定位功能 , 能够方便防疫人员快速找到体温异常的人员 。
除了能够实时进行测温 , 针对场馆运行的需要 , 体温贴还可以进行考勤出入、人员定位等功能 , 不光能记录相关人员的行动路线 , 掌握体温异常者的接触人群 , 还能精准抓取疫情传播途径 。
转播上云 , 全4K冬奥会来了
作为一场全球体育赛事 , 今年冬奥会将带来超过6000小时的转播内容 , 对于全球的观众而言 , 转播质量也是赛事观看体验最重要的一环 。 在上一届平昌冬奥会中 , 已经出现了4K内容的转播 , 与传统1080P分辨率的内容相比 , 4K内容提供了4倍的画面信息量 , 可以让运动员的舞蹈动作、细节对抗甚至面部表情 , 都刻画地更加清晰 。
而北京冬奥会则在内容质量上更进一步 , 它将是首届通过云技术进行全4K转播的冬奥会 , 这也意味着奥运转播将不再仅仅依赖卫星传输 , 同时也将通过奥运转播云向全球传输信号 。
在云端就能接收到直播信号 , 除了能够减少场地搭建、设备运输等消耗的人力物力 , 还方便媒体进行远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 , 此外 , 通过转播云 , 还能实现很多新奇的赛事观看方式 。
比如此前只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子弹时间”镜头 , 冬奥会上就可以通过转播云的实时处理 , 呈现出类似的效果 。 今年冬奥会 , 用户还有望通过转播云 , 体验“高自由视角观赛” , 借助几十路高清画面实时传输 , 再由智能算法进行合成和建模 , 从而让观赛的摄像机角度从固定视角变成立体视角 , 可以在不同赛场角度进行实时切换 。
与普通运动赛事相比 , 冬奥会对于转播设备也有着特殊的需求 , 包括低温工作的稳定性、信号传输能力 , 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在北京冬奥会上 , 很多过去由外国企业掌握的转播技术、设备 , 也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平替 。
今年冬奥会 , 不仅让滑雪、冰球、滑冰等运动项目 , 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 同时在体育场馆、住宿场地 , 都已经看到了各种黑科技的加持 , 尤其是像智能床、体温贴这样可以提升日常体验感的科技好物 , 相信之后也会成为大众所关注的智能硬件产品 。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项欧 钟毅)
推荐阅读
- Tesla|特斯拉去年中国市场营收138亿美元,连续两年增速超100%
- 处理单元|出行洞察:DPU市场火热,“芯”战场发展前景如何?
- Samsung|韩国市场的三星Galaxy S22定价首次曝光
- 市场|一加总裁李杰内部信:2022 手机市场不乐观,但仍有机会
- ARM|英国政客希望软银让ARM在英国证券市场上市
- 大地|欢庆冬奥会MV《今日时光》
- 可持续性|助力北京冬奥会 生态城企业推出“智度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
- 社交|因不再向美国分享欧洲用户数据 Meta正考虑退出欧洲市场
- AMD|AMD确认将增强供货:满足市场对AMD显卡的需求
- 市场|转转手机市场分析:新旧市场,iPhone13和iPhone11为何飘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