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超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科技冬奥”引爆这些产业板块商机
筹备六年的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 。 与冬奥相关的经济板块早在数月前便已经逆势上涨 , 南都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其中既包括冬奥直接相关的冰雪产业如冰雪旅游、冰雪运动 , 也有冰雪服装、纪念品等新消费产业 。 此外 , 在“科技冬奥”、“智慧冬奥”的主题背景下 , 数字人民币、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与应用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3.46亿人
随着冬奥会临近 , 国内掀起一股冰雪热潮 , 冰雪旅游、冰雪纪念品、冰雪服装等消费产业迎来升温 。
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 , 自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 , 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 , 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 , 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
从政策来看 , 2016-2020年间 , 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 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 年)》、《全国冬季项目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策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 。
从投资来看 , 桔子IT数据显示 , 2015年~2022年 , “冰雪项目”领域累计共完成38起投资 。 其中2016年和2021年是投资高峰期 , 这两年分别完成10起和9起投资 。
天风证券报告显示 ,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 , 我国冰雪产业已经开始复苏 , 整体来看 , 我国冰雪产业景气度不减 。 2022年冬奥会等多重利好 , 预计我国冰雪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 冰雪旅游将成为我国冬季旅游和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 。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成果 , 预计2021-2022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到3.4亿人次 , 收入达到6700亿元 。
文章图片
体育虚拟产品消费火爆
2021年 , 疫情下的东京奥运会“空场”举办 , 国际奥委会推出NFT版奥运徽章 , 让奥运藏品进入到数字时代 。 本届冬奥会期间 , 由于数字藏品与传统体育消费结合 , 虚拟产品也被纳入体育消费范围 , NFT展现巨大潜力 。 此前 , 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 , “要用科技含量使开幕式人少而不空、空灵而浪漫” 。
作为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 , 伊利进军推出“冠军闪耀2022”数字藏品 , 包含7款特别款和1款隐藏款 。 特别款全球限量发行2022份 , 隐藏款全球限量仅发行17份 , 属于稀缺藏品 。 据了解 , “冠军闪耀2022”数字藏品一上线就被瞬间抢光 , 在微博上取得4小时7000万阅读的声量 。
李宁、安踏等体育品牌也陆续发布数字产品 。 今年1月 , 安踏联合天猫超级品牌日 , 打造互动数字空间“安踏冰雪灵境” , 致敬钱学森先生对虚拟现实一词的中式解读 。 安踏“2022年特别纪念版高能冰雪数字藏品”也陆续发布 。
文章图片
(冬奥数字藏品)
咨询巨头德勤预测 , 2022年与体育相关的NFT交易额将超过20亿美元 , 将有500万体育迷购买和使用 。
据了解 , NFT——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是一种架构在区块链技术上的 , 不可复制、篡改、分割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 , 其映射实体收藏品等实物资产和图像、音乐、游戏道具等虚拟资产 。
开源证券分析师方光照认为 , 举国关注的春晚和冬奥会有望将虚拟人概念和全息、AR等技术进一步向公众普及 , 并助推虚拟人在各应用场景的商业化空间打开 。 方光照建议 , 积极布局元宇宙中商业化落地较快的虚拟人、NFT、开放世界游戏赛道 , 考虑到已进入A股的业绩预告期 , 需综合考虑业绩增速 , 择估值安全边际较高 , 同时在IP打造及运营方面具备优势、元宇宙相关业务推进更积极及有望更快落地到业绩的标的 。
数字人民币应用覆盖冬奥5万多场景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同比当年6月30日数据,半年内场景数量增长了6倍 。 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也是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一个重要场景 。
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 , 当下试点地区呈现“10+1”格局 , 面向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长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以及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试点 。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 , 人民银行石家庄中支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指挥部 , 与人民银行营管部、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支形成“三横一纵”一体化共建合力 , 组织协调推进冬奥会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
据悉 , 6家参研银行机构积极发放各种形式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开展数字人民币消费满减等活动 , 带动冬奥会试点地区不断增长消费场景 。 目前数字人民币应用已经覆盖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场馆、酒店、餐饮、商户、邮政、交通、医疗等 5 万余个场景 , 开立对公、对私钱包共 700 余万个 。
此外 , 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移动支付应用市场不断扩大 , 各类主流移动支付方式已全面覆盖“食、住、行、游、娱、购”等各类生活场景 。 特别是冬奥会相关的交通领域 , 移动支付已覆盖出租、公交、高铁站、机场、汽车站、高速收费等各场景 。
一位在冬奥会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在赛区内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感觉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区别并不大 , 但是相对更安全 。 最大的便利是 , “有时候场馆网络维修 , 没有信号、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照常使用数字人民币” 。
“云上冬奥”降低成本、丰富体验
距离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一个月前 , 北京冬奥已经完成核心系统迁移上云 。 这是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 , 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 。
过去 , 每届奥运都需要重复建设传统IT机房 , 并在赛事短暂使用后拆除 。 上云之后 , IT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 , 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
上云是绿色冬奥的重要举措之一 。 相比传统机房 , 位于张北的冬奥云数据中心通过自然风冷、浸没式液冷、智能调温等技术 , 实现100%无机械制冷 , 将热能耗降低至70%以上 。
除了节能环保之外 , 北京冬奥的“全面上云”也带来了更好的观赛体验 , 据介绍 , 在云的基础上 , 视觉智能、算法、AR等技术在赛场的应用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 , 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 。 例如 , 通过多角度智能合成技术 , 将多阵列视频组合成全景动态画面 , 由此带来大道速滑、冰壶等比赛更多维度的观看视角 。
此外 , 据介绍冬奥核心系统的“全面上云”也给体育媒体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制作空间 。 世界各地的制作人员 , 突破了在赛事现场制作的限制 , 在云端就可以下载内容 。
文章图片
“云技术在奥运会运动场景的广泛运用简化了奥运业务系统的开发、集成和部署流程 , 缩短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丰富了用户体验” ,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俞红表示 。
AI打造冰壶“虚实结合”观赛感受
受到疫情防控限制 , 线上观赛成为很多观众观看本届冬奥会的主要形式 。 但是 , 线上观赛并不意味着单一体验 , 在“科技冬奥”理念下 , AI等智能技术的应用 , 正在快速打破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边界 。
冬奥会冰壶比赛期间 , 商汤科技携手2022北京冬奥会官方转播商中国移动咪咕 , 以直播和分析解说的形式 , 呈现比赛过程中冰壶的运动轨迹曲线 。 对普通观众而言 ,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冰壶运动规律和当前比赛状况;而对于专业观众和解说嘉宾而言 , 则可以分析运动员的当前状态及投壶技战术等情况 。
届时 , 线上观众通过“咪咕视频”APP , 在观赛时选择“商汤AI观赛”视频流 , 就可以一览当前比赛对战信息、大本营虚拟画面 , 以及运动中的冰壶轨迹曲线 。
据介绍 , 这项“虚实结合”的创新应用基于视觉AI感知、深度学习、三维建模和空间定位等技术 , 克服了在超大空间环境下基于远视距对较小物体运动轨迹精准捕捉的难题 , 并通过对真实场景的数字化映射 , 实现对运动冰壶的检测跟踪和轨迹捕捉 。
文章图片
(AI加持下的冰壶轨迹直播界面)
人工智能技术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还有数字人“手语主播” , 不仅可以报道新闻 , 还可以进行赛事手语直播 , 这将给听障人士带来福音 。
【冬奥|超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科技冬奥”引爆这些产业板块商机】AI主播是语音识别和自然语音理解等技术驱动的手语翻译引擎及自然动作引擎 , 具备手语表达及手语呈现效果的能力 , 可提供专业精确的手语解说 。
文章图片
(AI手语主播)
据悉 , 首个AI手语主播有着“真人般”的皮肤、头发、眼睛 , 形象亲切自然 , 由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打造 , 她将用AI智慧为听障用户提供手语服务 。
AI手语主播由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 该平台级产品为广电、互娱、金融、政务、运营商、零售等行业提供一站式的虚拟主持人、虚拟员工、虚拟偶像、品牌代言人的创建与运营服务 。 目前已打造了央视网虚拟主持人小C、航天局火星车数字人祝融号、理财专员小浦等一系列数字人 。
5G技术助力“智慧冬奥”
此外北京冬奥会期间 , 5G相关产业也迎来发展契机 。 1月底 , 全球首台套5G+8K全业务转播车已开进北京冬奥会 , 将在冬奥会期间为全球观众带来5G+8K超高清视频体验 , 全方位展示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
与普通高清视频相比 , 8K像素更高、画面更清晰 , 但传输信息量大 , 无法通过4G进行传输 , 5G+8K转播更适合进行大屏幕展示、体育赛事、演唱会等文体活动的集体收看 。
在5G覆盖方面 , 据北京冬奥组委会技术部部长喻红介绍 , 北京冬奥会期间5G技术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 当前已实现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的5G网络覆盖 , 五环外典型应用场景的精准覆盖 , 所有冬奥场馆和连接场馆道路都实现了5G信号覆盖 , 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准备好了基础条件 。 在智慧场馆建设方面 , 建立了基于5G的能源管理、设备检测预警、安防管理、交通调度等 , 实现对场馆的可控、可视 。
5G的覆盖除了便于超高清视频的传输 , 还为送餐机器人等应用提供了基础设施 , 进一步减轻防疫压力 。
北京联通冬奥办主任张嘉介绍 , 联通为场馆提供了智慧防疫、资产管理、送餐机器人等多项方案 , 5G的应用对赛事、运动员和媒体打造了全方位的体验 。
为实现防疫与高效运行的双重目标 , 首先 , “冰立方”实现了在闭环区域内的5G机器人送餐服务 , 避免了人员之间的接触 。 其次 , 5G为媒体服务提供了便利 , 混合采访区通过云转播的方式实现了远程采访 , 既保证了新闻媒体与闭环内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互动 , 也为防疫提供了保障 。 另外 , 可手持的“沃智护”智慧防疫一体机可以实现仅凭身份证查验身份、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等情况 , 并即时打印凭证 , 方便注册人员在24小时内反复进出场馆 。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马宁宁 汪陈晨
(部分内容整合自新华社)
推荐阅读
- Tesla|特斯拉去年中国市场营收138亿美元,连续两年增速超100%
- 过程|冬奥水下火炬传递机器人有颗“河工芯”
- 市民|超大屏直播冬奥、VR体验冰雪运动,延庆5G+8K视听小站启用
- 爆发|科学家通过 SKA 先导望远镜发现超强磁场新天体
- 视点·观察|中国女足夺冠奖金或超3000万:要缴税吗?
- 危险性|荷兰发现艾滋病毒超级新变种:传染性和危险性激增
- 危险性|荷兰发现艾滋病毒超级新变种
- 网络|CWW看冬奥 | 不负使命!中国联通奏响冬奥“狂想曲”
- 方舱|CWW看冬奥 | 快上车!围观智慧冬奥“行”
- 团队|量子模拟新突破:潘建伟团队首次观测到费米超流中熵波临界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