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年终盘点:社区团购,美团与拼多多的"光明顶之战"( 三 )


“分仓到货给供应商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尤其是生鲜收货,不管你有多清晰的标准作业流程,面对履约最后时限倒逼的压力,大仓执行起来都会走样。”刘水生说。
在具体业务上快速迭代,美团的组织能力同样不可小觑。
结果导向的多多买菜“动物凶猛”,对流程更负责的美团优选也能快速迭代,两家企业在社区团购战场上的“搏杀”,更是两种组织文化与管理思维的对决。
企业行事风格没有优劣之分,但合作商们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供应商表示,美团的合作模式更加持久;有网格仓站长则立场坚定的表示:All in 多多买菜。
虽然各有各的选择,但合作商们都想选择走得更远的玩家,而在社区团购的这场“无尽战争”中,美团和多多确实最有希望笑到最后。
不过,美团与多多所拼抢的,并非仅有社区团购的“一亩三分地”。
无尽战争
为社区团购这一仗,美团和多多都砸下重金。
2021年三季度,美团新业务(包括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美团闪购等)及其他收入为137.23亿元,同比增长66.7%;亏损额达到109.06亿元,系美团入局社区团购以来最高的单季度亏损额,同比更是扩大437.5%。
自美团优选成立以来,美团的季度亏损主要就是由创新业务贡献。而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计算,包含优选在内的美团新业务累计亏损,已经超过360亿元。
拼多多虽然没有在财报中单列买菜业务,但在2020年四季度,由于社区团购仓储费用的商品补贴的增加,拼多多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66%,达到115亿元。
虽然自去年6月以来的监管政策调控了商品补贴力度,美团和多多也纷纷提出“正毛利”策略,但两家企业并未大幅减少投入力度。
在美团内部,优选业务是一级战略项目;而黄峥也将多多买菜定义为“拼多多人的试金石”,他认为“买菜是个好业务,是个苦业务,是个长期业务。”
结硬寨、打呆仗。
美拼决心持续投入社区团购背后,这一业务所具有的广袤市场空间和创新性,更是王兴与黄峥所看重的。
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财务电话会议上,王兴就曾表示,国内餐饮和食品消费行业的总市场规模能达4万到10万亿元,而消费零售行业能达到40万亿元。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用户居家消费的习惯被培养起来,买菜到家或者到家门口的模式更是一度风靡,前置仓、社区团购等行业也逐步崛起。
实际上,社区团购早已从单纯的“卖生鲜”向“卖万物”的阶段过渡:湖南的用户在兴盛优选上能买到茅台酒,上海居民能在多多买菜上买到华为手机……
社区团购“卖万物”所反映的,正是模式变轨。
过去,传统的商超、农贸市场是消费者购物的首选,但由于产销两地之间的距离限制,消费者很难在一个地区买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商品。
逐渐地,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的崛起,中国快递物流飞速发展,消费者在线上下单,等待3到5天左右,就能收到大量来自原产区的商品。
只不过,在快递模式下,部分品类的最后堡垒仍未被攻破,例如生鲜;而由于传统经销、批发链路的存在,消费者买到的商品,往往来自本地经销商,而非直接从源头采购,流通成本高。
到今天,前置仓、社区团购等新兴模式正在改变传统链路,通过“以销定采、源头直供”的方式,保证部分产地及品牌商品,最快次日送到家门口。
社区团购崛起之下,电商基础设施正在持续迭代。
社区里的流量成为金矿,电商平台也通过新零售、社区电商等模式分食这块蛋糕,而王兴也认为,优选业务未来会给美团提供3-4亿的新用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