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冬奥天气预报用上大气“CT”

北京冬奥会赛场 , 有一群能看透风雪的人——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吕昕教授、胡伟东团队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合作 , 实现了给大气层做“CT” , 为比赛提供温度、湿度、风场和降雪等天气预报信息 。
冬奥|冬奥天气预报用上大气“CT”
文章图片

北理工团队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团队联合攻关
想要对冬奥会期间的天气作出预测 , 海量的遥感数据是基础 。 胡伟东介绍 , 团队通过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大气观测 , 获取大气参数、地表参数、海洋动力环境等遥感数据 , 相当于给大气层做了一个“CT” 。
冬奥|冬奥天气预报用上大气“CT”
文章图片

胡伟东(中)与团队成员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大厅
然而 , 卫星直接采集到的数据成像比较模糊 , 要把分辨率需提高4至8倍才能真正为冬奥会的天气预报提供准确信息 。 “这时 , 我们研发的微波太赫兹遥感技术就派上了用场 。 ”胡伟东自信地介绍 ,相比于传统光学遥感 , 微波太赫兹遥感穿透力强 , 可对云层遮挡下的环境进行探测 , 其独特的频谱特性还能有针对性地获取温度、湿度、海冰、海风、水汽、雪深、雪水当量和污染指数等信息 。
冬奥|冬奥天气预报用上大气“CT”
文章图片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在微波太赫兹遥感技术的加持下 , 团队对遥感数据进行分辨率增强处理 , 把原始图像上的“马赛克”洗掉 , 清晰的卫星图像便能将冬奥会赛场“一览无余” 。
不过 , 图像数据本身还无法直接得出天气信息 , 团队还要通过计算 , 对雪深、风场、降雨量等进行反向推演 , 最终得出每条滑雪赛道的雪深、赛场某区域的风力、是否有降雪等信息 , 对冬奥赛场的天气和环境进行精准预报和监测 。
【冬奥|冬奥天气预报用上大气“CT”】“对冬季室外运动项目来说 , 天气既是‘安全员’ , 也可能是‘拦路虎’ 。 ”胡伟东说 , 团队利用气象卫星和微波太赫兹遥感技术的实时、精准观测 , 对冬奥会期间的天气进行预报 , “我们有责任为运动员的安全保驾护航 , 用科技的力量保障冬奥赛事顺利、平安举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