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报告:科技巨头在很大程度上未能通过净零气候承诺测试
据The Verge报道 , 根据周一公布的对世界最大的25家公司的评估 , 科技巨头在执行气候计划是并不是那么积极 。许多公司制定的计划过于依赖通过不可靠的方法来抵消其排放量 , 而不是制定具体的目标来首先防止污染 。
非营利组织NewClimate Institute发布的新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Thomas Day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着手发现尽可能多的可复制的良好做法 , 但坦率地说 , 我们对这些公司主张的整体完整性感到惊讶和失望 。”
该报告包括科技巨头和其他在航运和实体零售等行业经营的公司 , 给亚马逊和Google的气候承诺一个 “低诚信”的评级 。苹果和索尼的情况要好一些 , 他们的气候承诺被评为“中等完整性” 。25家公司中没有一家获得“高诚信”评级 。这些公司的评级是基于他们的气候目标有多明确 , 他们对其排放量的公开程度 , 以及他们在减少污染方面与依靠有争议的抵消的程度 。平均而言 , 这些公司只有计划将他们的污染减少40% , 尽管承诺达到净零排放 。
文章图片
承诺中的“净零”字使这些公司能够使他们的气候努力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令人印象深刻 。公司可以通过减少他们的一些二氧化碳污染和使用其他策略来试图抵消他们继续产生的排放的负面影响来达到净零气候目标 。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投资树木农场或森林来抵消排放 , 这些树木农场或森林可以自然地吸收二氧化碳 , 尽管这种策略往往不能长期减少大气中积累的二氧化碳 。BloombergNEF上个月发布的另一份报告警告说 , 如果公司决定将资金投资于抵消而不是可再生能源 , 那么抵消的日益普及可能会威胁到企业购买清洁能源的收益 。
在所研究的公司中 , 近一半没有说明他们计划直接减少多少污染--这意味着他们可能纯粹依赖抵消 。
另一个问题是 , 一些公司的承诺并不包括一个公司所负责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 。最有雄心的气候目标是解决公司整个供应链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排放 。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来说 , 这可能包括采购材料和制造设备的污染 , 运营工厂或数据中心的污染 , 以及消费者使用其产品或服务的污染 。
报告指责亚马逊没有设定具体目标 , 说明它将实际减少多少温室气体污染 , 以实现其到204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 。该公司在2019年宣布其净零排放目标后 , 由于其业务在大流行期间大幅增长 , 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第二年增长了19% 。
Google表示 , 自2007年以来 , 它一直在中和其所有的碳排放 。但它是通过使用抵消来实现碳中和的 。到2030年 , 它计划“无碳运营” 。新的报告给该公司一些支持 , 因为它实施了一项新的战略 , 将其电力使用与可再生能源24小时匹配 。但作者指出 , 由于过于关注公司的电力使用 , 其气候努力可能受到限制 。这并没有考虑到该公司的大部分排放 , 这些排放来自其供应链和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使用 。
Google和亚马逊都在发给The Verge的声明中对该报告的评级提出异议 。Google指出 , 它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其运营和价值链的排放量减少50%以上(与2019年的基线相比) 。对于报告中批评它没有说明它将实际减少多少污染以达到净零排放 , 亚马逊告诉The Verge , 它“没有提出任何基于抵消的净零要求” 。
在报告中得分较高的苹果公司 , 其气候目标是在2019年至2030年期间 , 将其运营和价值链的排放量减少62% 。报告说 , 苹果公司的计划“相当全面 , 并且已经导致近年来的排放量大幅下降” 。但该公司可以做得更多 , 以减少使用其产品时的下游排放 。
与许多在气候目标中带有“净零”字样的同行不同 , 索尼已经承诺到2050年实现零排放 。该公司在2010年启动了其“零排放之路” , 并每五年更新一次战略 。报告指出 , 频繁的中期目标对于保持公司对实现其最终目标的责任感非常重要 。尽管如此 , 索尼的进展似乎已经停滞不前--报告指出 , 自2017年以来 , 其排放量基本没有变化 。
索尼和苹果都没有向The Verge提供关于新报告的评论 。
【最新消息|报告:科技巨头在很大程度上未能通过净零气候承诺测试】该报告的作者呼吁对公司的排放和气候承诺进行更多的监管审查 , 以避免“漂绿” 。“公司的误导性广告对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有实际影响 。”非营利组织Carbon Market Watch的政策官员Gilles Dufrasne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被愚弄了 , 以为这些公司正在采取足够的行动 , 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
推荐阅读
- 海淀|海淀:冬奥服务保障凸显“科技范儿”
- 人员|华医网科技赴港IPO,能否成为万亿黄金赛道下的头号玩家?
- 科技|极致潮酷虚拟数字人Vince官宣代言 虚拟走向现实引网友期待
- 长三角|智能冬奥、绿色冬奥 不少“黑科技”来自长三角!
- 蓝皮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今年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 最新消息|前Uber高管成立公司 开发测试自动驾驶技术的虚拟世界
- 场馆|智能冬奥、绿色冬奥 不少“黑科技”来自长三角!
- 最新消息|沾上“谷爱凌概念”三天大涨21%:远望谷发布股价异动公告
- IT|FF官方回应数据造假风波:做空报告失实 超1.4万份预订为免费预订单
- 最新消息|今年目标交楼60万套 许家印强调恒大不能靠贱卖资产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