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冰冰滑滑且不化 我国科研人员首创“永不融化的冰雪”
文章图片
图1/1
在中国科技馆展出的凝胶冰雪所制成的冰板 。
给水凝胶加上一层自制冷装置 , 就能做出冰板、冰墙 。 升温时水不滴落 , 可以用于制作精美浮雕——这是世界上现有的唯一可长期在冰上保存浮雕的技术方案 。 在中国科技馆中展出的冰板上 , 就雕刻着“城楼”和“雪花” 。 虽然摸的人不少 , 但图案的形状一直保持清晰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经开幕 , 冰雪运动的热度也在持续升温 。 当年我国提出的“3亿人上冰雪”的愿景 , 已走向现实 。
推广冰雪运动 , 就要有冰 。 不过 , 自然状态下的冰雪 , 升温后就融化 , 水淅淅沥沥 , 叫人烦恼 。 人工搭建冰场 , 则需建排水系统、沙砾层地基、加热水泥层等 , 工序复杂 , 可移动性较差 , 成本较高 。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张凯团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材料——凝胶冰雪 。 它最大的特点 , 就是“永不融化” 。
用高聚物网络锁住水 凝胶冰雪升温也不化
近日 , 在中国科技馆 , 张凯团队制备的凝胶冰雪冰板在“科技冬奥”主题展上亮相 。 展台不大 , 但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观众 。 大家出于好奇 , 都会伸手摸一摸 。 小朋友特别喜欢 , 半个身子扑上去 , 大叫着:“凉的 , 凉的 , 还滑滑的!这是冰呀!”
凝胶冰雪中 ,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分是水 , 所以 , 它具有与自然冰雪几乎相同的视感和触感 。
其实 , 常温状态下的凝胶冰雪 , 是一种水凝胶材料 。 它摸起来的质感和果冻相近 , 但力学性质更好 。 你用手戳一戳 , 就能看到它表面陷下去一小块 , 又马上回弹 。 你能压它 , 能拽它 , 还能把它卷起来——就像卷毯子一样 。
不融化的奥秘藏在一种亲水的高聚物网络中 。 这种网络的设计、制备都大有讲究 。 它由多种材料通过化学手段进行聚合反应形成 , 根据需求的不同 , 高聚物网络的用材、形状、交联方式也不同 。 在没有高聚物网络时 , 升温后 , 冰晶会融化成水;但加入高聚物网络后 , 融化后的水 , 也被牢牢锁在网格之中 , 无法逃脱 。 这样一来 , 即使升温 , 水凝胶依然能保持形状的完整——它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 。 其实 , 我们熟悉的面膜、退热贴等 , 都是水凝胶 。
制作凝胶冰雪时 , 张凯团队特意选择了生物相容性材料 , 无毒无害 , 自然环保 , 人们也可以尽情与它亲密接触 。
【新浪科技综合|冰冰滑滑且不化 我国科研人员首创“永不融化的冰雪”】给水凝胶加上一层自制冷装置 , 就能做出冰板、冰墙 。 升温时水不滴落 , 可以用于制作精美浮雕——这是世界上现有的唯一可长期在冰上保存浮雕的技术方案 。 在中国科技馆中展出的冰板上 , 就雕刻着“城楼”和“雪花” 。 虽然摸的人不少 , 但图案的形状一直保持清晰 。
有多种趣味应用 助力更多人感受冰雪魅力
若在城市中做小型“冰雪嘉年华” , 凝胶冰雪也易于携带和安装 。 常温下 , 可以把它卷起来 , 到了目的地 , 垫上一层冰板 , 加上制冷机组 , 就能让它摇身一变 , 成为不融化的小型冰场 。
凝胶冰雪能提供仿真冰无法比拟的真实冰雪体验感 。 而且 , 其原材料价格低廉 , 制备手段简单 , 无需昂贵的大型仪器 , 且使用过程中易于维护 , 成本相比人工造冰技术可大幅降低 。
还有更多有意思的应用 。
比如 , 做冰雪主题的咖啡厅 。 凝胶冰雪制备的凝胶冰杯、冰碗 , 不融化、不失型 , 韧性强 , 不易摔碎 , 还能重复使用 。 想想看 , 顾客拿上一只精美的冰杯 , 倒入热腾腾的咖啡 , 咖啡降温了 , 冰杯则因升温变得软糯Q弹 , 倒是很具有成为网红打卡点的潜力 。
还能在材料上继续“整活” 。 凝胶冰雪可引入具有光、电、磁等特性的元素 , 实现功能化设计 , 比如让它发光发亮 , 或者做成冰箱贴 。
张凯教授带领的凝胶冰雪团队 , 属于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力学系波动力学团队 , 整个团队主要研究的是航天和水下大型装备的减震降噪问题 。 几年前 , 他们开始研究水凝胶 , 主攻方向是将它与声学结合 , 研发面向海洋装备和面向医学的先进声学材料 。 例如 , 做B超时涂抹在人皮肤上的耦合剂 , 也是一种高分子水凝胶 。 团队研发的新型水凝胶 , 能让病患体验更好 , B超成像更清晰 。 “水凝胶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材料 , 未来在很多领域都能大显身手 。 ”张凯说 。
不过 , 将水凝胶和冰雪结合 , 在世界范围内 , 还是首创 。 张凯还记得 , 4年多以前 , 他收到了学校发来的邮件 , 鼓励教师们积极发挥研究优势服务北京冬奥会 。 张凯觉得 ,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这所具有科技报国光荣传统的高校的科研团队 , 该为推广冰雪文化助力 。 2008年 , 张凯曾在现场看过北京奥运会110米栏的比赛 , 奥运氛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 “我就想找到一种方法 , 让更多人接触冰雪 , 爱上冰雪 , 感受冰雪文化 。 ”
团队期待着 , 这种不融化的冰雪 , 能将冰雪的魅力 , 带给更多人 。
来源:科技日报
推荐阅读
- 新浪科技综合|NZXT公布全新H1直立式迷你机箱,改善散热效果
- 快科技2018|华硕推出以RTX3080为外形的键帽 售价高达399元
- 快科技2018|与小米12属同一供应商!曝Redmi K50电竞版用华星光电屏幕
- 封面新闻|谷爱凌成都密训地是啥样 揭秘“金针菇”旱雪场黑科技
- 赛事|硬核科技为冬奥观赛体验创下多个第一
- 快科技2018|安卓性能天花板 拯救者Y90把SSD塞手机里:640G史无前例
- 快科技2018|升级进程比Win 10快一倍:Windows 11官方安装检测指南来了
- 新浪科技|俞敏洪:对男足一直就没啥期待 女足的胜利很提气
- 新浪科技综合|三星S20 FE国行手机开始推送One UI 4.0系统更新
- 新浪科技综合|受益网红小家电热潮 比依电器启动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