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网” , 作者:钱漪 , 编辑:常亮 , 铅笔道经授权发布 。
扫地机们似乎从去年开始为“人工智能”正名 。
2021年下半年 , 各扫地机品牌新品迭出、功能集成优化明显提速 , 尤其在拖布免手洗、自集尘、自清洁等体现高自动化水平的功能上“卷”了起来 。
追觅W10、石头G10、科沃斯X1 OMINI、云鲸J2等多款扫拖机器人几乎同一时间面世 , 在侧重提升清洁力和自清洁力这一点上同样不谋而合 。 网友多数表示喜闻乐见 , “国产品牌多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才好 , 不能总让国外的月亮压一头 。 ”
扫地机都会自己洗抹布了 , 懒人们“十指不沾阳春水”干家务的愿望实现还会远吗?扫拖机器人的终极形态会是什么样?“下一个戴森”能否从中国众多新锐清洁家电品牌中脱颖而出?
摆脱“人工智障”扫地机器人并非新兴物种 , 雏形的诞生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 。 但其售价居高不下、产品体验感不尽人意、工作不够“聪明”、无法解决“用户痛点”阻碍了扫地机走向大众市场 。
“扫了 , 但又好像没扫 。 ”
杨骁吐槽 , 他在2015年购入的一台扫地机清洁效果十分糟糕 , “本来半小时能搞定的家务 , 机器人要干1个小时 , 我还得再花1个小时跟在它后边二次清洁水渍 。 ”
不仅如此 , 扫地机“不太聪明的样子”也饱受网友诟病 , 被日常嘲讽为“人工智障” 。 早期用户橙红对此哭笑不得:“几分钟不见(扫地机)踪影 , 八成就是卡在哪个角落了 , 或者正和地上的袜子打架 , 等着我去救它 。 ”
过去的产品力缺陷主要对应扫地机器人的导航技术、避障技术及清洁技术局限性 , 随着头几个“吃螃蟹的人”引领每一细分层面技术的创新迭代 , 扫地机器人主流技术自2000年至今经历了随机碰撞、局部规划到全局规划的三个演进阶段 。
文章图片
全局规划的导航技术是体现扫地机产品力的关键 。 在整体导航技术步入先构建地图、后规划清扫路径的全局规划阶段之前 , 扫地机器人市场充斥着“随缘扫扫、到处乱撞”的产品 , 如此 , 不温不火地发展了十余年 。
2016年前后 , 随着底层技术逐步成熟 , 全局规划、LDS激光模组、SLAM算法叠加运用 , 扫地机器人产品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 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加速带动产业升级 。
关键技术创新显著提速 , 扫地机产品进入“小步快跑”的密集创新期 , 产品功能研发迭代周期从5-7年大大缩短至1-2年 , 创新方向主要为功能集成化 。
导航方面 , 2015年 , iRobot推出业内首个同时搭载LDS SLAM激光加VSLAM视觉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 清洁技术方面 , 2017年 , 科沃斯推出业内首款扫拖一体产品;2019年 , 云鲸率先落地自动洗拖布的产品云鲸J1 。
避障方面 , 科沃斯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开始应用单目+3D TOF激光技术以及3D结构光避障技术;2020年 , 石头科技推出业内首款拥有双目摄像头+AI算法识别物体的AI双目避障功能的产品 。
同时 , 一批国产厂家凭借不落后于国外厂家的算法自研和成本控制能力 , 将扫地机器人售价压到同期海外竞品的五分之一 , 兼顾产品性能和成本 , 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
扫地机进入从“能用”到“好用”的渐进式创新阶段 , 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迎来清洁家用电器领域少有的高增长 。
“你只需按下开始”中怡康数据显示 , 2013年至2018年 , 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销售额由8.4亿元增长至86.6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8.7% 。 2020年 , 中国家电零售额为8333亿元 , 同比下降6.5% , 而同期扫地机器人零售额逆势同比增长20% 。
明星赛道成就了令人瞩目的新科技企业 。 2021年 , 扫地机器人的销售规模约91亿元 , 科沃斯和石头科技最高市值却均达到过千亿级别 。
行业历经几轮洗牌 , 尚未出现绝对领先者 , 后浪仍在源源不断涌来 , 不同品牌功能在清洁、避障、导航和续航等方面各有侧重 , 可谓百花齐放 。 2021年尾扎堆涌现的新款扫地机 , 猛然推动行业集体跨越至“机器人自清洁”时代 。
“你只需按下「开始」” , 石头G10的宣传语道出了当代懒人们的心愿 。
作为石头科技旗下首款自清洁扫拖机器人 , 石头G10号称“彻底解放双手” 。 据官方介绍 , G10相比前代产品 , 不仅原有基础功能不打折扣 , 还新增自动清洗、智能回洗、基站自清洁等优化功能 。
一台自清洁扫拖机器人是否真实“好用” , 可以从路径覆盖、清洁力和自清洁能力等多个维度探讨 。 路径覆盖和避障性能 , 具体体现在对障碍物的位置和边界识别是否精确、路径规划是否均匀有规律、有无漏扫 , 以及清洁过程是否顺利高效 。
文章图片
先看评测实验室追踪路径图示
LDS激光雷达配合SLAM算法实现的导航技术 , 曾一度被业界视为扫地机导航技术发展的终点 。 实际上 , 头部品牌在建图和规划技术方面均有持续探索和尝试 。 现阶段 , 科沃斯和石头在产品中应用的3D结构光技术可以通过反射光线来确定物体深度信息 , 石头偏好的AI双目视觉避障技术能够提升测距定位精度 。
在清洁与自清洁效果维度 , 不同品牌产品多有亮点 。
例如 , 科沃斯快速跟进自动集尘、自动回洗功能模块 , 并推出了集自动回洗拖布、自动集尘、银离子除菌、自动补水、热风烘干拖布5大功能于一体的集成模块基站;石头创新采用“洗刮刷”的技术路径实现基站自清洁、采用高频震动的拖地模式提升拖地清洁效果 , 设计有自动识别地毯抬升拖布的功能 。
作为业内最早将自动洗拖布功能落地的扫地机品牌 , 云鲸对清洁模块的优化升级尤为重视 , 不仅首创双盘拖布旋转下压拖地 , 后期还推出清洗肋和拖布烘干等功能提升拖布自清洁效果 。
回溯扫地机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 , 其产品周期往往是整个行业阶段性增长的重要驱动 。 据奥维云2021年11月数据 , 在双十一带动下 , 推出自清洁新品的科沃斯、云鲸、石头的市场份额和成交均价都有所提升 , 普通扫拖机器人则表现平淡 , 市场热度两极分化 。
文章图片
然而 , 即便是“这届”当下最先进的扫地机器人 , 面对清理房间边角污渍、大片黏腻污渍等棘手问题依旧束手无策 。
尽管扫地机离拒绝干家务星人们幻想的终极形态——自己扫、自己拖、自己洗抹布、自动上下水 , 仍有不小差距 , 但自清洁扫拖机器人的终端表现已然证实——消费者乐于为提升其使用体验和切中需求的产品买单 。
谁会是下一个戴森?在科技家电赛道 , 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提升生活品质买单 , 戴森是教科书般的代名词 。 在品牌影响力、极致产品力、高溢价能力等多方面不断接近戴森 , 有朝一日成为中国的戴森 , 或许是众多科技企业的野心与梦想 。
国产品牌距离戴森还有多远?或许差距在对技术近乎偏执的钻研 。
早在1999年 , 戴森在数字马达上的研发投资便超过3.5亿英镑 。 数字马达作为戴森的核心技术之一 , 至今难以被同行超越 。 如今 , 戴森每年仍会拿出销售收入中的10%-15%用于研发 。
相比之下 ,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 , 2020年 , 我国三大综合家电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在3%上下 , 这个比例在科沃斯是4.67% , 而石头科技是5.80% 。
在扫地机的使用过程中 , 终端用户对产品避障、精确识别的感受尤为直接 , AI算法等软件能力更能明显区隔产品差异化价值 。 从行业驱动因素角度分析 , 扫地机器人导航技术从随机碰撞、局部规划到全局的规划的多次迭代是其产品力提升的关键拐点 。
【产品|扫地机摆脱人工智障,就在今年】如果说真金白银投入研发这一点尚可模仿 , 品牌内核则难以复制 。
好的品牌未必遵循某种增长方法论起家 , 更多是基于创始团队的初始愿景发展壮大 , 这种发心也成为强大品牌力的内核 。 关于如何学习戴森的成功 , 创始人本人给出的答案是——“为消费者提供别人没有的科技产品 , 而不是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看待一个科技企业的成长 。 ”
拥有“发明家”的企业基因 , 戴森多年来将“技术先于产品”的理念一以贯之 。 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痴迷于解决问题 , “我只是想开发出新的技术 , 创造出能解决问题的产品 , 只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 公司的规模对我而言并不重要 。 ”他多次公开坦言 。
消费升级和存量替换的背景下 , 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扫地机企业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 。 另一方面 , 赛道长坡雪厚 , 尤其在这个技术驱动型行业 , 国内扫地机器人企业需要大力投入研发 , 构建同行难以逾越的软硬件技术护城河 。
显然 , 场上玩家们目前还做得还远远不够 。
参考资料:
1、2020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2、2020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自动洗拖布的拖地机器人来了云鲸J1、石头G10、科沃斯N9+、哇力H10对比评测》 , 先看评测
4、《乘风破浪的扫地机行业篇、公司篇》 , 国盛证券
5、《2021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发展白皮书》 , 中怡康
6、《石头科技的戴森梦碎》 , AI蓝媒汇
7、《扫地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下一阶段谁能胜出?》 , 中信建投证券
推荐阅读
- 新浪科技|特斯拉首席设计师吐槽苹果产品:都是小改动,缺乏创新
- 新浪数码|特斯拉设计总监谈苹果产品:“没什么可期待的”
- 产品|你永远可以相信三星 Galaxy S22系列打造新一代旗舰手机标杆
- 手机|【品牌】雷军:小米坚定高端 产品体验要全面对标iPhone 三年拿第1
- Samsung|三星内讧可能会拖慢QD-OLED相关产品上市进度
- 产品|为什么Kindle成了跟不上时代的产品?
- 电子|为什么Kindle成了跟不上时代的产品?
- 产品|一款躺平的国产老相机:使用反光方法曝光,国内唯一,外国也少见
- 定制|屏幕互甩互动软件,炫酷、流畅、稳定,标准化产品,可个性化定制
- 手机|智能手机新品前瞻 中端产品缓解你的节后综合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