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元宇宙意味着一个新的资本池的打开】2月9日至2月11日 , “认识元宇宙:文化、社会与人类的未来”学术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 。
论坛上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以《元宇宙·幽灵与现实》为题 , 对元宇宙从文学文化文本等角度 , 结合影视作品提出分析思考 , 并发出追问:元宇宙中心化的力量何在?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安置“人”?究竟元宇宙是能够覆盖全人类的议题 , 还是另一种阶级区隔?
戴锦华在演讲开始时便表示 , 自身是作为外行人在“努力、诚恳、浅薄”地介入元宇宙的议题 。
“元宇宙意味着一个新的资本池的打开、新的产业链的开启 。 ”戴锦华说 , “但我在介入这个议题的同时 , 也心有迷惘 。 如果说 , 资本产业决定今日世界的各种引擎的权力群体的利益驱动和选择的话 , 那元宇宙又是如何成为覆盖人文社会几乎所有学科的热络话题?”
戴锦华以《黑客帝国》等为例 , “叙事开启的前提是现代文明已经酿造了一场大灾难 , 这场大灾难几乎摧毁了人类文明 。 故事中 , 元宇宙得以成立的年代 , 是大毁灭以后 , 是一个后灾难叙事 。 ”
戴锦华表示 , 20世纪的科幻文化 , 对她而言 , 重要的是扮演了文明预警的角色 。 其不断提示着现代主义逻辑的危险和其自身的不自洽、不断酿造的自我毁灭元素 。
她提醒大家注意 , 回到当下 , 元宇宙的出现却是一片乐观和期待 , “此中的落差 , 其中被忽略的物质性的、中心化的力量 , 让我感到疑惑 。 ”
这种对新形态下、物质性中心化力量是什么的困惑 , 戴锦华用《头号玩家》进行了举例 , 这部作品也是人们在想象元宇宙时 , 容易被引用的案例 。 她提醒大家 , 除了大灾难的背景 , 值得注意的还有这部电影的另两个前提:故事发生在贫民窟空间中;故事中存在一个有趣的“幽灵” , 即“绿洲”的缔造者哈利迪 。 叙事的驱动是他的遗嘱 , 但有趣的是 , 他最后的现身与主人的对话 , 主人公问:你不是NPC?答:我不是 。 主人公继续发问:那你是?没有回答 。
“这个‘幽灵’设定意味深长 。 我更关心的是 ,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 , 元宇宙的沉浸感和体验感取决于硬件和装备 , 而硬件和装备无疑是现实中资本、阶级化社会的权力结构的形而下显影 。 ”戴锦华说 , “我在想 , 当我们在讨论元宇宙的时候 , 我们究竟在什么意义上使用‘人类’?我们是否不自觉地盗用了人类之名?究竟元宇宙是能够覆盖全人类的议题 , 还是实践阶级区隔的路径——只有一部分人能成为技术进步的受惠者?”
在这样一个议题下 , 戴锦华也提出反思 , “作为人文学者 , 在面对这样新的巨变的时候 , 我们的职责和角色是什么?所有流行的全球性的文学文化文本 , 也显示了新的特征 , 在面对新的技术革命时 , 我们难以在叙事和想象层面上重新安置‘人’ 。 而安置‘人’ , 大概是人文学者的基础但必须的工作之一 。 ”
推荐阅读
- 冰面|打造冬奥史上“最快的冰”,北大教授张信荣谈冰下“硬核新科技”
- 到来之际|北大师生同唱《领航》 共庆新春佳节
- 监测器|N95 也能测心率?西北大学将口罩变成智能监测器
- 焦以璇|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航天员王亚平给北大学生回信
- 批次|简报!截止22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完成省内同学离校返家运转工作
- 硬件|西北大学展示FaceBit装置:吸附在口罩上监测呼吸和心率
- 冬奥|中北大学:智慧冰雪场关键技术助力科技冬奥
- 特色|这类人才,大力培养!两部门布局!北大、清华等高校已行动→
- 上海市|上海北大门“科创+产业”先锋——月新智慧产业园
- 浏览器|腾讯QQ浏览器2021AI算法大赛,北大冠军团队经验分享,附详细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