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创新活力如何充分释放——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 。 科技创新搞不上去 , 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 , 就难以赢得竞争新优势 。 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将“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十大创新”之首 , 提出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 持续开展重点环节攻关 , 突破创新难题 。
加强科技研发创新 , 要围绕哪些重点环节进行攻关?怎样才能突破创新道路上的一个个难题?
持续提高研发投入优化科技力量布局
研发经费投入及其占GDP的比重 , 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 近年来 , 山东将提高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与投入强度 , 列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任务 。
政府投入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 , 具有引导和放大效应 。 2019和2020年 , 我省每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都达到了120亿元 , 是2018年的3.75倍 。 在此基础上 , 2021年又同比增长10% , 达到了132亿元 。 我省确定 , 今年再增长10% , 达到145.2亿元 , 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 。
如何在增加政府投入中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 , 省财政厅一方面将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征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财政后补助等普惠引导政策 , 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 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财金政策联动 , 健全财政、银行、担保、保险等多方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政策联动长效机制 , 加大科技财政股权投资实施力度 , 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快破解融资瓶颈 , 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共同投向创新领域 。
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 离不开有效载体和平台 。 我省提出 , 要发挥好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 , 推动研发创新取得新成效 。
“创新是干未来的事情 , 没有现成路可以走 , 只有不断实践探索 。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说 ,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 , 山东产研院逐步搭建了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 , 已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达到322个 , 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 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探索符合山东产业发展实际、符合产业技术创新规律、有利于技术商业成功的创新发展之路 。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 , 高水平实验室是源头创新的主要平台和载体 , 是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 按照相关规划 , 到2025年我省争取建设1个国家实验室、30个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左右山东省实验室、300个以内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1313”基础研究平台布局 。
截至目前 , 全省建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1个 , 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 , 省实验室6个 , 省重点实验室260个 。 “我们将重点抓好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 , 并争取有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山东布局 。 同时 , 进一步指导有关市围绕生物制药、医用材料与高端器械、功能材料与绿色化工等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科技资源 , 做好省实验室工作筹建工作 , 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 尽快完成省实验室建设布局 。 ”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 。
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站“C位”唱“主角”
【山东省|科技创新活力如何充分释放——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 在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滨看来 ,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 最灵活、最高效、最可持续 。 “企业始终身居市场竞争一线 。 歌尔深耕声学、光学、微电子等前沿技术 , 诸多细分领域能做到世界第一 , 很大原因是对市场需求的灵敏洞悉 。 ”
让企业在科研创新中站稳“C位”、唱好“主角” , 必须为企业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 。 近年来 , 山东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计划 , 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体系 , 推动一系列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 科技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 最直观的表现 , 就是科技型企业队伍群体的持续壮大:2021年 , 全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达到2.89万家 , 是2019年的2.9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 , 是2019年的1.8倍 。
与先进省份相比 , 我省企业科研创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比如研发产品层次不高、缺少龙头企业 , 一些中小型企业面临项目支持少、创新资源有限等问题依然突出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加快推动企业主体培大做强 , 既是我省‘稳中求进’的重要抓手 , 更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有力途径 。 ”唐波介绍 , 今年山东将聚焦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其他重点发展产业领域 , 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 同时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 更大力度支持骨干科技型企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高层次创新平台、引育高层次人才 , 促进更多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 , 引领全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
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中梗阻”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 。 然而 , 科技成果转化不顺不畅 , 依然是很多高校和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 打通“中梗阻” , 改革和市场化是两个关键词 。
近年来 , 省科技厅以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为重点 , 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 , 推出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 。 目前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等8家试点单位赋予长期使用权60项、所有权29项 。
“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 , 但在职务科技成果确权、科技人员激励、正职领导持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 ”唐波表示 , 今年计划在8家试点单位的基础上 , 扩大试点范围 , 在省级层面再选择一批高校院所开展试点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试点经验 , 激发源头供给 , 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
产学研结合是很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 。 去年底 , 赛轮集团全球首发“液体黄金轮胎” , 其采用高性能橡胶新型材料EVEC胶(液体黄金)生产 , 在油耗方面表现突出 , 引起业内强烈反响 。
我省提出将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 这让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袁仲雪感到很振奋 。 他同时兼任青岛科技大学教授 。 “青岛科技大学在橡胶产业上下游一共有20多个专业 , 依托这些专业的研究所 , 我们形成150多个产品公司 , 把国家课题变成了项目 , 把项目变成了产品 , 再把产品变成产业 , 形成了橡胶产业完整的、市场化的产学研链条 。 ”
今年 , 我省将支持2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 。 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科创企业 , 成果转化的突出瓶颈是融资难、融资贵 。
如何破解?去年底获批建设的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 正在为破解这些难题蹚路子、作示范 。 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冯毅举例说 , 济南科技金融大厦探索构建“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 日前 , 山东海逸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入驻大厦后 , 通过这一服务体系 , 从齐鲁银行科创支行拿到了总额近7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 , 为企业扩大经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我们将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 , 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特点和需求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 打造全周期、全要素的扶持政策体系 , 真正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竞争力 。 ”冯毅说 。

大众日报
编辑:春雨
更多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