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薇娅消失50天,直播的长尾时代来了吗?( 二 )


上美集团旗下品牌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纷纷组建不同直播时间、不同产品组合的账号矩阵。经过一系列差异化账号运营的探索,上美也已总结出了员工自播、达人inhouse、建立自主的选品拉流机制等可复制的方法论。
上美方面认为,直播电商平台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仍是用户,平台上汇集了大量品牌的潜在用户,通过自播可以高频次地直接触达用户,利于用户形成对品牌的核心认知。
盘子女人坊曾与薇娅有过多次合作,薇娅税务风波之后,也加快了自建直播体系的步伐。“某种程度上来说,问题爆发出来是好事,行业发展更加合规合法,也让更多品牌对于建立自己的直播体系有了紧迫感。”盘子女人坊品牌相关人员明显感觉到,以往直播中大主播占据绝对话语权的局面在发生变化,主播们不再如过去那般强势,双方的博弈空间变得更大。
“我们过去在直播的合作方式比较单一,也比较依赖主播带货,但今年开始会在自播上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将自播打造成常态化的营销方式和销售渠道。从长期的行业发展和成本考虑,品牌自播的优势在于对内容和成本的可控,尤其是在产品定价上,且可以将平台的公域流量转化成品牌的私域流量。”
不过,自建直播体系并非朝夕之间,上述人士表示,在自播体系成熟之前,盘子女人坊还是会继续跟头部以及腰部主播合作,也会考虑跟直播机构合作,让直播形式更加多元化。
从长远来看,一方面,品牌加大自播意味着可以减少对头部主播的依赖,从而拿回更多的话语权,而非受制于人。另一方面,被品牌直播吸引来的消费者,才是商家更看重的目标客群,也就是说,品牌直播间培养出来的粉丝更有价值。
直播电商没有内容?
事实上,李佳琦和薇娅曾经缔造的百亿成交额神话,更多还是依靠简单粗暴的低价,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多新意和突破,更遑论真正转化为“内容电商”。
随着行业规范化,一旦失去价格优势,流量红利不再,无论是主播还是品牌,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直播向精细化运营进化,并实现商业模式的多元化。
直播电商作为一种广义上的“内容产业”,需要更有层次的内容体系。上美方面认为,电商平台的内容包括直播间内容与短视频内容,而品牌在内容建设方面有两个难点:
一是流量局限,既各平台上单一账号可捕获的流量有限;
二是“人设”打造难,在直播平台上,通常是通过多重人设去建立粉丝信任度,对于“人”的要求会更严苛,对于内容质量和要求也更高。
因此,品牌想要在电商平台上捕获最大增量,在打造账号前,一定要先有“用户思维”,即明确核心消费群体是谁。再围绕这一人群的需求去定制化生产优质内容,并通过运营手段,不断去扩大核心消费群在所有用户画像之中的占比。
其次,要重视内容打造,内容力越强的商家触达到目标用户的成本越低,越应该加强自播矩阵建设。由好的内容吸引正向流量循环通常是直播间流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有了优质内容做触点,想要吸引用户长期留存,最终还是得回归到产品。以上美为例,其在中日自建有双科研中心和供应链,是能够自建直播体系的基础和底气。
总体而言,直播达成的不再是单纯的流量转化,还有用户运营、品牌资产沉淀等,背后则是平台、主播和品牌方在供应链、技术、运营等多方面的资源协同。
面对愈发复杂的营销环境和经营链路,大品牌有实力和资源搭建完整的自播体系,中小商家则开始减少对直播带货的依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