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专栏|冰雪经济兴起背后,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一种当代生活 | 新京报( 二 )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也让冰雪运动装备消费进入快车道,成为了冰雪经济的增长点。据某电商平台发布的虎年春节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1月31日至2月4日,仅其单一平台上的滑雪类装备销量,就同比增长超180%,冰上运动品类销量同比更是增长超过300%。其中,花样滑冰鞋、速滑冰刀鞋、冰球杆、冰球鞋等成交额同比增幅最为明显。
相应地,冬天旅游淡季的传统旅游观念也正在悄然改变,约上亲朋好友,到周边滑雪场度假已逐渐成为中国新时尚。在《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中,55%参与调查的消费者有意愿进行长距离冰雪旅游,82%的游客有意愿进行短途冰雪休闲旅游。
以冰雪为轴,拉动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和服务,冰雪旅游的附加值越发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居民,是最主要的冰雪旅游消费群体。与此同时,年轻群体参与冰雪旅游比例也在逐渐提升,冰雪旅游呈现“年轻化”趋势。
数据显示,在整体冰雪旅游消费人群中,80后、90后占比86%。尤其是,2021—2022冰雪季参与冰雪旅游的00后、90后“Z世代”人群总数占比60%,相较于上一个冰雪季增长了2个百分点。
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南北方冰雪旅游消费也呈现出不同特点。北方省份居民仍是冰雪休闲旅游主要客群,不仅人群基数大,而且消费频率高。但是,南方省份居民颇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尽管人数相对少、消费频率低,但其客单价高,消费后劲足。
相关平台消费数据显示,相较于此前多是前往北方赏雪、滑雪的“打卡型”消费,如今南方消费者在跨省冰雪游时停留时间更长,就近参与冰雪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复购率更高。而且,人们也更关注相对“小众”的冰球、冰壶运动,对冰雪运动装备、休闲场地的专业度、体验感有了更高要求。
这些趋势性变化,无疑将深度塑造国内冰雪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必然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冰雪经济快速成长。
新京报专栏|冰雪经济兴起背后,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一种当代生活 | 新京报
文章插图
人们在重庆市一家商场内的冰场体验冰雪运动。随着人们对冰雪的热情高涨,冰雪消费在南方省份也“燃”了起来。图/新华社
冰雪经济火爆
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注入新动力
冰雪运动、旅游消费增长的背后,是整体冰雪产业的日益繁荣。由此,“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拉动的不仅仅是冰雪经济,更是催生了与冰雪经济相关的产业链,“冷资源”不断释放出巨大动能,向“热经济”演变。
通过冰雪正连接众多产业链,包括上游产业链的冰雪场地建设、冰雪场地装备零部件等;中游产业链的主要为冰雪场地运营及管理、冰雪赛事服务、大众冰雪运动及培训、冰雪旅游等;下游产业链为分销及营销渠道,最后到达参与冰雪产业活动的消费者。
而随着“白色经济圈”逐步形成,“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社会总体经济效益逐步凸显。我国冰雪旅游产业也必将迎来爆发期。
据《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则指出,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期望达到万亿元。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将不少于650座,滑雪场数量将达到800座。
应该看到,与欧美传统冰雪运动强国相比,目前我国的冰雪运动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以滑雪运动为例,在新增的滑雪游客中,不少人是初学者以及一次性体验者,占比高达77.4%。
这也意味着,国内有着巨大的滑雪培训市场潜力。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市面上的滑雪培训机构数量已达到130家,较2020年增长了两倍。2014年到2019年,中国滑雪培训市场规模从42亿元增长至69.1亿元,年均增长10.47%。2015-2021年间,提供冰雪培训业务的公司共发生27笔融资,其中也不乏过亿元融资项目。
伴随着冰雪经济的快速增长,冰雪运动意外险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冰雪运动是一项风险系数较高的运动项目,参与冰雪运动民众总体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与保险意识。超过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冰雪运动保险市场,尤其是意外险发展的一大机遇。
如2020年以来,仅北京地区的4家财产险公司,就一共推出53款冰雪相关保险产品,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208.64亿元。但同时,滑冰、滑雪作为具有危险性的体育运动,相关险种的开发设计仍显不足,有待保险公司不断以创新类产品填补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保障需求。而这也是冰雪运动意外险增长的巨大潜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