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治子宫肌瘤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小茴香1.5克(7粒,炒),干姜3克(2分,炒),元胡3克,没药6克(研),当归9克,川芎3克,官桂3克,
赤芍6克,蒲黄9克(生),五灵脂6克(炒) 。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其中以40~50岁发病率最高 。估计35岁以上的妇女中,约20%有子宫肌瘤,但由于肌瘤小,或无明显临床症状而被忽略 。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过多雌激素刺激有关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行经持续时间过长;如肿瘤大者,往往在下腹部摸到实质性肿物;一般子宫肌瘤不引起疼痛,部分病人可有痛经或坠痛,或出现腰酸痛;平素白带量多;子宫肌瘤患者中约有20%~30%合并不孕症,可能与输卵管扭曲有关,或子宫腔变形,若妊娠也易发生流产 。部分病人由于在短期内丢失大量血液而致贫血 。B超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
子宫肌瘤属于中医学中的“癥瘕”,气滞血瘀是其主要病理机转 。少腹逐瘀汤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有效方,对肌瘤较小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较大者应手术治疗 。
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没药12克,蒲黄12克,五灵脂10克,元胡10克,肉桂6克,丹参30克,三棱9克,莪术9克,怀牛膝12克 。
若气滞明显者,加川楝子12克,香附9克;阴虚肝旺者,加生地12克,夏枯草12克;脾虚气弱者,加党参15克,黄芪20克;偏热者,加山海螺12克;偏寒者,加木馒头12克;阴虚内热者,加石斛12克,白薇10克;阳虚出血者,加五倍子9克,炮姜炭15克;便结者,加大黄6克;便溏者,加山药30克,芡实10克;面目虚浮者,加汉防己12克,茯苓12克;小腹觉冷者,加胡芦巴13克,补骨脂12克;若在浆膜下肌瘤,其经血量不多者,加黑丑6克,荔枝核10克;伴有卵巢囊肿者,加炒黑丑6克,黄药子9克;出血量多者,加三七粉3克(冲服),地榆炭10克 。
(1)根据《湖北中医杂志》,1984,(5):19,周容华报道: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4例,全部治愈 。处方:当归尾12克,川芎6克,小茴香6克,肉桂6克,赤芍10克,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延胡索10克,没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三棱8克,莪术8克,生卷柏16克,益母草15克 。加减:若气滞甚者或月经期提前者,加香附、川楝子、荔枝核;而瘀偏重或月经后期者重用益母草,加水蛭、丹参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
【少腹逐瘀汤治子宫肌瘤配方】(2)根据《浙江中医杂志》,1990,(8):370,王兆凯报道: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治疗子宫肌瘤31例,痊愈16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治愈率为51.7%,总有效率68.1% 。脾肾两虚,冲任督亏损型者,用少腹逐瘀汤合归脾汤、四神丸加减;肝郁气滞、冲任督失调型者,用少腹逐瘀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送服自拟方清结散胶囊(苏木、血竭、乳香、没药、桂枝、白芥子、黄药子、参三七、地鳖虫、大贝母等);寒凝冲任,痰血互结型者,少腹逐瘀汤合阳和汤、温经汤、清痰化瘀煎 。
推荐阅读
- 少腹逐瘀汤治宫外孕配方
- 会厌逐瘀汤治咽肌麻痹配方
- 会厌逐瘀汤治声带炎配方
- 会厌逐瘀汤治慢性咽喉炎配方
- 会厌逐瘀汤治声带出血配方
- 会厌逐瘀汤治声带息肉配方
- 会厌逐瘀汤治声带小结配方
- 会厌逐瘀汤治失音症配方
- 会厌逐瘀汤治慢性咽炎配方
- 膈下逐瘀汤治小儿腹泻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