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游戏|不受“寒冬”羁绊,电竞真是游戏市场的“版本答案”?

电子竞技游戏|不受“寒冬”羁绊,电竞真是游戏市场的“版本答案”?

文章图片

电子竞技游戏|不受“寒冬”羁绊,电竞真是游戏市场的“版本答案”?

文章图片



撰文/流 星
编辑/陈邓新
转眼之间 , 2022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 。
人们对虎年颇有憧憬 , 遗憾的是 , 一些行业的从业者很可能无法在2022年享受一个“肥年” 。
游戏行业 , 就是其中之一 。
2021年对全球游戏市场而言是“沉默”的一年 , 期间没有出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爆款游戏作品 , 而那些备受期待的IP续作或者全新IP大作也不约而同地选择跳过了这一年 , 以至于2022年拿下了2021 TGA年度游戏奖项的动作冒险游戏《双人成行》被不少玩家质疑难承其重 。
当然 , 被称为“游戏届奥斯卡”的TGA年度游戏不能服众 , 只是对2021年游戏市场窘境的一个侧写 , 更加令人沮丧的是 , 是来自实实在在的数据的打击 。
以国内市场为例 。 在去年12月16日举办的2021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 , 《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正式发布 , 而报告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965.13亿元 , 同比增6.4% , 增速较2020年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国内游戏用户规模6.66亿人 , 同比增长0.22% , 明显陷入停滞 。
对于这份不太令人满意的答卷 , 有部分观点将其归结于国内日益收紧的监管政策 , 也有观点认为其与游戏版号自2021年7月起停发至今一事不无关系 , 但总而言之 , 在从业者看来 ,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 , 游戏市场“寒冬再临”的情况似乎已无法避免 。
不过 , 这种悲观情绪并没有覆盖游戏市场的所有领域 。
在冬奥会浓厚的竞技气氛的影响下 , 游戏赛道中的一支也蠢蠢欲动 , 希望在新的一年进一步释放自身潜能——这一位不受寒冬波及的选手 , 便是在去年宣布正式入选杭州亚运会的电子竞技 。
同根不同命:游戏进寒冬 , 电竞进亚运就像前文提及的那样 , 2021年游戏市场是相对沉默的一年 , 但与之相对的 , 电竞圈却迎来了非比寻常的热潮 。 在这一年里 , 中国LPL赛区战队EDG在不被粉丝看好的情况下 , 一路挺进英雄联盟S11总决赛 , 并成功击败了上一届的卫冕冠军DK战队 , 拿下了队史第一个S赛冠军 。
中国电竞战队夺得世界冠军的消息 , 很快便经由年轻且富有创造力的电竞粉丝之手传遍了整个互联网 , 相关的讨论、表情包、恶搞视频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病毒式的狂欢盛宴 , 微博上“EDG夺冠”的话题阅读量甚至突破了20亿 。
当然 , 这阵狂欢发展到后期 , 也出现了一些不太理智的声音 。 但无论如何 , 这群精力旺盛的电竞粉丝们都成功让“电竞”二字再次出圈 , 并让所有人见识到了它对年轻一代的强大影响力 。


根据《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统计 , 2021年 , 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401.81亿元 , 用户规模达4.89亿人 , 已经成为游戏市场里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 。 电子竞技凭借体育竞技之名 , 成功在202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 , 让8款电子游戏产品“登堂入室”、飞进了杭州亚运会正式竞赛项目的榜单 。

入选杭州亚运会的电竞项目如今 , 再看游戏产业和电竞产业 , 两者可以说已是“同根不同命” 。 回顾过去 , 在同样的2021年里 , 游戏产业遇上了“未成年人每周只能玩3小时”的最严游戏防沉迷规定 , 撞上了版号停发的困境 , 数重压力之下 , 有超过1.4 万家游戏公司倒闭 , 不安与悲观的情绪在赛道之中蔓延;而反观电竞行业 , 在后疫情时代持续的背景下 , 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受到冲击 , 让电竞产业得到了新的机遇 , 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多地都出台了促进、扶持电竞产业的相关规定 , 对于相关企业、人才提供了丰厚的补助和奖励 , 整个赛道蒸蒸日上 , 令人振奋 。
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国内玩家氛围的支持 , 电竞市场可谓动力充沛 , 而拥有了比现阶段的游戏市场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的电竞产业 , 就像是淘金潮时期的美国西部 , 让无数企业们在进一步推进电竞商业化进程中获利一事心痒难耐 。
更多元的变现方式 , 更多元的赞助商电竞项目作为游戏产品 , 最直接的方式自然是通过游戏的各种付费内容盈利 , 换句话说 , 想要参与如火如荼的电竞产业 ,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做一款游戏 , 然后把它送进奥运会 。
不过 , 电竞项目对游戏产品的玩法、观赏性、平衡性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 需要相当高的开发成本和持续运营成本 , 并不能通过简单的“换皮”取巧 , 达到一本万利的效果 。 当下放眼全球 , 游戏产品的质量和玩法都在不断提升 , 但即便如此 , 那些有资格被选入奥运会运动项目的游戏也是屈指可数 。
因此 , 除了腾讯、网易这类实力雄厚的头部开发商以外 , 电竞产业感兴趣的企业 , 通常很少会去考虑从“做电竞游戏”这个角度切入赛道 , 而是从战队的运营、赛事的举办等方面分到一杯羹 。
投资组建电竞战队大概是最热门的变现手段之一 。 它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 , 并且除了外设之外 , 电竞战队所需要的各种花销在大体上和传统体育俱乐部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出入 , 因此就算所有者过去并没有游戏产业从业经验也可以简单地用钱堆出一支队伍来 。
比如乍一听和电竞八竿子打不着的知名艺人周杰伦 , 就曾在2016年组建了自己的电竞俱乐部JTeam , 而俱乐部旗下《永劫无间》分部战队还在今年1月16日取得了《永劫无间》世界冠军赛总决赛的桂冠 。

周杰伦组建自家的电竞战队当然 , 电竞战队在赛场上的表现有波动实属常态 , 如果仅靠赛事奖金想要挣个盆满钵满 , 有相当的难度 。 好在 , 电竞战队有相当多的方法可以“养活”自己 , 比如说——直播 。
在国内电竞概念发展初期 , 正好也是直播行业兴起的时期 , 而彼时的直播平台也正在探寻比真人聊天互动以外更具吸引力直播内容 , 并在机缘巧合之下发掘到了游戏直播这个领域 , 而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游戏直播在吸引观众并维持留存方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 甚至逐渐成为直播平台的内容主力 , 并催生了斗鱼、战旗、虎牙等等一众专以游戏直播为卖点的直播平台 。
有了直播平台这个新的渠道 , 电竞选手也可以像游戏主播一样通过直播赚取粉丝打赏 , 而拥有一定粉丝规模后 , 他们的直播间还能成为优质的广告位 , 通过接取商业广告实现变现 。
而随着电竞热度继续升温 , 对于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 广告赞助也就慢慢成为了电竞战队的重要收入来源 。

根据腾讯电竞2021年发布的《2021版中国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 在中国电竞用户中 , 24岁及以下的用户占比达29.9% , 25岁至34岁的用户占比达到38.3% 。 这些年轻的电竞用户中有很大部分是正在接过消费主义大旗的Z世代 , 他们的喜好和习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国内消费市场 , 而接近电竞 , 也就成了各行各业讨好年轻人的一记妙招 。
于是乎 , 我们能看到 , 从与游戏还能挂上钩的各种外设产品品牌 , 到手机品牌、服饰品牌、汽车品牌 , 再到肯德基这种“完全对不上画风”的餐饮品牌 , 都纷纷开始选择拥抱电竞 , 赞助赛事、战队 , 或者出售一些联名产品 , 想尽一切办法在电竞活动之中给年轻用户“混混脸熟” 。
至于这样的手段究竟能取得多少效果 , 暂时还没有详细的数据可供参考 。 但回看最近几年 , 肯德基老爷爷通过赞助电竞战队和赛事频繁在各种比赛中刷足存在感 , 甚至造出了不少网络热梗登上热搜的情况 , 赞助电竞所能获取的流量收益理应不会比其他营销方式逊色多少 。
用户增长陷入停滞 , 电竞果真值得市场乐观?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 , 入亚之后 , 电竞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 , 国内政策也会继续倾向扶持其发展 , 整个产业会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发展环境之中 , 有利于其整体生态进一步发展完善 , 使其靠近甚至超过部分传统体育项目 。 眼前充满希望的光景使得2022年也被从业者们视作了电竞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
不过 , 虽然令从业者们感到乐观的理由非常明显 , 也很有说服力 , 但同样 , 有许多隐患也同样不容忽视 。
电竞行业存在什么隐患?
事实上 , 抛开各种利好事件 , 仅从数据上来看 ,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里 , 电竞和整个大游戏市场一样 , 同样陷入了步伐停止的窘境 。
根据《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显示 , 2021年 , 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5%;2021年 , 中国电子竞技游戏用户规模同比增长0.27% 。
如果说游戏市场是遭遇“游戏荒”、“版号寒冬”以及各项政策的多重打击之下才导致成绩不佳 , 那么明明刚刚入了 , 又成功通过EDG夺冠再次破了圈的电竞产业 , 却也没能拿出好的成绩 , 这就不禁会让人心底泛起一些不好的预感了 。
入亚为自己正名、夺冠为国争光出圈固然是事实 , 但在这背后 , 正处在成长之中的电子竞技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 这一点却是常常被沉浸在乐观情绪之中的人们所容易忽略的 。
虽然成功入亚 , 但电子竞技与传统体育竞技相比 , 实在是过于青涩 , 且不提它自身的生态还远不够健全成熟、还在不断探寻商业化可能性 , 单从作为竞赛项目的游戏产品来讲 , 就带着明显的雷区 。
【电子竞技游戏|不受“寒冬”羁绊,电竞真是游戏市场的“版本答案”?】电竞项目的本质是游戏产品 , 而与传统体育项目的版权并不归属某家公司的情况不同 , 这些电竞游戏产品是明确属于特定公司的 , 这便给电竞赛事的发展蒙上了不小的不确定性 。 电竞游戏公司为了持续运营游戏项目 , 必须持续进行游戏内容的更新 , 而随着一个个“补丁”打到游戏本体上 , 游戏玩法和机制也一直在进行着改变 。 这一点在当下最为火爆的电竞游戏类型——MOBA类游戏上表现最为突出 。 以《英雄联盟》为例 , 游戏美服在2009年10月上线时 , 一共有40位可操作角色(即“英雄”) , 而到了2022年1月 , 这个数字变成了158 。 此外 , 游戏内的各种野怪、地形的设计在这十余年间也发生了多次更改 。

《英雄联盟》今年1月公布了第158位英雄而随着游戏持续不断地更新内容 , 无形之中加剧了玩家的学习成本 , 提高了对游戏感兴趣的路人参与其中的门槛 , 而数量庞大的游戏角色与复杂多样的机制混杂在一起上演的赛事表演 , 也会散发出“生人勿近”的高冷气息 , 让非游戏玩家群体看到电竞比赛项目后一头问号 , 最后无奈离开 , 这无疑会给电竞项目的推广增添不小难度 。
并且 , 如果只是单纯堆高了学习成本还算“理想情况” , 许多电竞游戏产品往往会在更新的过程中遭遇平衡性问题 ,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 , 就会引发游戏阵容/配置固化、体验下降、玩家流失、口碑一落千丈等一系列负面情况 , 最终使得游戏寿命走到尽头 。
这一点在团队射击游戏《守望先锋》身上就有所体现 。 这款游戏在2016年5月上线之后 , 凭借出彩的人设和精美的建模 , 迅速火爆全球 , 轻松摘得当年的TGA年度最佳游戏奖项 。 然而 , 游戏在后续的运营和更新之中 , 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凭一己之力便能影响整局游戏走向的强力英雄 , 使得游戏的平衡性被破坏 , 而对于已有角色略显唐的修改或者削弱更是激起了大量玩家的不满 , 玩家“弃坑潮”一波接着一波 。
而如今 , 虽然《守望先锋》仍在运营 , 昔日轰动全球的热度和影响力早已不再 , 令人唏嘘 。
当然 , 市面上也不乏《CS:GO》这样核心玩法(FPS)相对固定的电竞游戏 ,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玩法都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 像是MOBA、TCG(集换式卡牌游戏)、FTG(格斗游戏)一类热门的电竞玩法 , 不断增加会改变游戏机制和玩法的内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 而在漫长的运营更新中 , 失手“跌落神坛”自然也是在所难免 。
不同于传统体育项目 , 电竞游戏如果开始停止更新 , 那么基本就意味着“死亡” 。
那么 , 全球最火热的电竞游戏《英雄联盟》如今已经达到了13年的“高寿” , 它余下的寿命究竟还能有多长呢?10年?还是5年?恐怕即便是还在游玩游戏的玩家 , 也很难给出一个乐观的答案 。
当然 , 没有意外事件发生的情况下 , 游戏不会突然“暴毙” , 但在它走向死亡的过程之中 , 它的热度、影响力、商业价值可能会不断衰减 。
而当《英雄联盟》开始因为高筑的英雄数量、装备机制等原因使得玩家群体固化 , 甚至因为不当的更新损害了平衡性时 , 当下这个由《英雄联盟》做主力推动的电竞市场必然需要找到下一个替代品避免损失 。 但事实是 , 在过去近13年间 , 出现了那么多新的、被冠以“电竞”头衔的游戏产品 , 都没有一个能够与之比肩 , 而在未来 , 也很可能并没有游戏产品能复制《英雄联盟》的成功 。
这些令人焦虑的问题一直存在 , 但是显然 , 忙于从推动电竞商业化进程中分一杯羹的企业们 , 并没有给予这些问题足够的关注 。
但显然 ,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 那么被电竞产业侥幸逃脱的“寒冬”要再次追上它 , 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