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会滑雪的人 , 装备要氪金 , 场地更重要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目前我国滑雪相关企业共有近6700家 , 但75%的滑雪场雪道面积不超过5公顷 , 很多小场地会像下饺子一样 , 人挤人根本没法放开了滑 。
因此滑雪爱好者 , 会去一些专业的滑雪场 , 甚至有人会跨越半个中国 , 跑到全国各地雪场打卡 。
3.高段位:资深发烧友 , 万元打底
越是滑雪圈的高端玩家们 , 对滑雪越是上瘾 。
他们对技术、场地、装备要求更高 , 如果是限量版装备的爱好者 , 花费就更高了 。
国际知名滑雪品牌Burton的滑雪服AK457 , 像限量球鞋一样 , 被炒成了雪圈“理财产品” 。
更别提现在很多奢侈品牌也加码滑雪产业 , 2018年Chanel开辟“Coco Neige”滑雪系列;Doir的单板67000元;LV一块滑雪板就4万块钱 , 是普通专业滑雪品牌的10倍 。
在会滑雪的圈子里 , 鄙视链的顶端永远是技术 。
要想考个证 , 仅1级教练认证费用是5天7200元 , 算上交通和住宿 , 一个证万元起步 。
滑雪 , 绝对算是“掏空”年轻人的奢侈游戏 。
想跨过滑雪的高门槛 , 并没那么简单国内“滑雪热”的兴起 , 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 。 那一年 , 国际奥委会宣布 , 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滑雪场和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 , 较2015年分别增长了317%和41% 。
虽然滑雪运动如火如荼 , 但《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 , 我国人均滑雪次数仅1.6次 , 转化率才不到1% , 对比国外转化率能达5%仍然有很大差距 。
这种原因仅仅是因为价格门槛高吗?
事实并非如此 , Mob研究院数据显示 , 中国目前滑雪者主要为一二线城市的男性中高收入群体 , 人群年龄集中在25-34岁 , 月收入集中在10K以上 。
尤其是消费升级下 , 年轻人追求个性 , 价格对于他们并不十分敏感 。
滑雪没法流行的根本原因是:技术门槛太高 。
在滑雪圈流行一句话:滑雪小白和大神之间 , 隔着一个骨科医院 。
滑雪起源于阿尔卑斯 , 本身就是一种极限运动 , 难度系数可想而知 。
近两年 , 在短视频平台上 , 和帅气滑雪视频一样火的 , 就是滑雪翻车现场 。
从坐缆车开始 , 滑雪的难度大锤就已经砸向了跃跃欲试的人 。
很多脚被滑雪板束缚的人 , 还没适应露天缆车的恐惧 , 就被缆车连滚带爬的推了下来 。
有人掌握不好方向 , 直接从别人裤裆下钻过去了 。
在雪场上 , 很多失去制动的新手化成自带追踪的窜天猴 , 直奔前人的菊花 , 菊花残 , 满地伤 , 在雪场上 , 从来不是一句笑话 。
有些刚在初级道上学会刹车 , 就妄想挑战高级道 , 最后只能用“脸刹”的方式走下去 。
因此 , 今年比滑雪更火的 , 是滑雪的保护神——小乌龟 。
就像撞车的总是老司机 , 在雪场上受伤最重的 , 往往是王者 。
在他们眼里 , 坡度越高越刺激 , 难度越大越有挑战性 , 但往往等待他们的就是医院 。
因此滑雪留下的遗憾 , 比陈奕迅歌里唱的还多 。
即使是“从小滑雪的东北人”也有人因此滑雪腿上有了钢钉 , 有人从此对雪有阴影 , 甚至有人因此失去了自己的肾 。
就连很多资深明星玩家 , 在滑雪的赛道上 , 也难保全身而退 。
郑钧在30岁 , 独自去滑雪后摔断鼻梁骨;一登山万科股价就跌的王石 , 在60岁开始挑战单板后摔断两根肋骨;“F1车神”之称的迈克尔·舒马赫因为滑雪事故昏迷5年之久 。
跟风火起来的滑雪 , 在这种硬核门槛下 , 即使明星网红各种推荐 , 粉丝再盲目追随 , 也很难彻底变成全民运动 。
毕竟 , 在滑雪场上 , 任何人都没有免摔金牌 。
滑雪的诗与远方 , 还得用苟且来支撑:苟着拍张照 , 且滑且珍惜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市|春节最刺激的网红景点,为何美女扎堆,还让3亿人上瘾?】本篇作者 |云摇
推荐阅读
- 北京市|綦江沿河赏樱 遇见春天
- 园林|北京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竟是抄袭杭州西湖,地铁直达交通方便
- 北京市|北京这处低调景区,却是国内四大名洞之一,入洞如同进入仙境一般
- 园林|北京这处低调的公园,有着江南园林的美,门票免费游客还不多
- 北京市|体验正宗老北京味,你就得去这3个地儿,去过一个就算你厉害
- 十渡|北京远郊的绝美秘境,风景优美游玩项目众多,满足你的游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