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小城|被冬奥改变的冰雪小城

冰雪小城|被冬奥改变的冰雪小城
文章插图
冰雪小城|被冬奥改变的冰雪小城
文章插图
2021年11月19日,河北张家口崇礼,街头的滑雪者雕塑。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峥苨/摄
冰雪小城|被冬奥改变的冰雪小城
文章插图
2021年11月20日晚,河北张家口崇礼,一名滑雪者全副武装,走过一整条街的雪具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峥苨/摄
冰雪小城|被冬奥改变的冰雪小城
文章插图
2021年11月20日晚,河北张家口崇礼,桥上亮起2022年冬奥标志灯,桥边的一处建于2015年的楼盘均价超过2万元每平方米。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峥苨/摄
北京冬奥会将产生109枚金牌,其中51枚将诞生于阴山山脉东段和燕山余脉交接地带的一座小城里,这里曾是一个贫困县,如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运动员。
作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张家口赛区产生的金牌数量最多,而其竞赛场馆均在崇礼区。一座看似默默无闻的小城和冬奥会产生交集,不仅因为“冰雪”曾经是这座小城最炽热的主题,更因为借助冬奥会能唤起藏在山里的人和城穿越冬季的生命力。
不断改变的城
从北京往西北方向车行约250公里,驶进崇礼北收费站,不到5分钟,门店招牌、霓虹灯牌的字样或形状就会以最直白的方式告知来客“已抵达冰雪目的地”——仅在“魅力崇礼”单板雕塑所在小广场上原地转一圈,饭馆、宾馆、雪具店、运动康复诊所以及房产中介,名字里带“雪”字就近20家,甚至多家酒店的地毯花纹或壁纸也是雪花。
崇礼城市不大,开车15分钟能绕上一圈,可堵车也无法避免,尤其雪季来临,周末常常塞满京牌车。“搁以前,两条主干道之一的长青路比现在窄一半,当地人基本以步行为主。十几年间,路宽了,小城‘长大’了一倍。”2012年,高山滑雪项目退役选手郝世花在这儿开设了一家独立的滑雪学校,培养退役运动员、大学生及当地青年成为滑雪教练。
最初,她把学校开在黄土嘴村,因当年雪场住宿价格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在2008年-2013年间,这个去往万龙雪场必经的村子成了农家乐的热土,郝世花也看准机会,靠餐饮住宿的收入贴补教学。两年后,她将学校迁至城内,专注教学,因为她观察到比崇礼建设速度更迅猛发展的冰雪现象。
崇礼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冰雪从当地人的“困扰”变成“财宝”,得追溯到1996年。当时,借着第三届亚冬会胜利召开的契机,国家倡导推动冰雪运动逐步走向大众市场,时任国家体委滑雪处处长的单兆鉴提出在首都周边打造一个大众滑雪区域,让滑雪运动大众化。
1996年冬季,中国第一家民营滑雪场塞北滑雪场撬动了崇礼滑雪旅游的齿轮。冰雪博物馆的展板上,一群滑雪爱好者坐在简陋的木板车上,车头系着一根粗绳,绳子另一头绑着北京212吉普车,在没有缆车的年月,这就是雪给当地人带来的商机。
此后,随着长城岭、万龙、云顶等滑雪场加入,崇礼已成为拥有7家大型雪场、雪道169条161.7公里的中国最大滑雪聚集区之一。滑雪资源高度集聚,正是令崇礼有机会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场的重要原因。
但要调动崇礼的冰雪资源服务冬奥,交通路网就需要全方位改造升级。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行,至此,北京到延庆赛区的时间由乘火车2个小时缩短至乘高铁仅20分钟,北京到张家口赛区的时间也从乘火车4个小时缩短至乘高铁50分钟。
北京冬奥会期间,正是得益于飞驰在京张高铁上的冬奥专列,来自世界各地的涉奥人员才能实现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间当天往返。而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下北京”的务工者来说,去北京要走一整天或更长时间,先骑马或步行到县城,再乘汽车去张家口市区坐火车,若赶不上车还得多等一天。
冰雪小城|被冬奥改变的冰雪小城】而世界上首个直通奥运赛场的高铁站太子城站,更是为崇礼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据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了解,太子城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后,几大雪场通过路网连接在一起,冬奥会相当于把崇礼整个核心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打造提升。
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相继通车,不仅为冬奥会提供了交通保障,也为沿线居民出行带来了便捷,更将崇礼纳入北京一小时通勤圈。
交通物流升级带来的便利,王林感受最为直观,他在崇礼经营一家知名餐厅,“2015年刚开业那会儿,能买的鱼只有鲤鱼、草鱼,鲜虾也不好买,现在购买任何新鲜食材都不成问题。”在颁奖广场的大型超市里,进口食品与当地山货共同丰富了崇礼人的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