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清华学霸夜半枪杀丈夫,并与尸体共眠7日:爱到极致便是恨?( 三 )


对于何磊 , 她倍感珍惜 。
然而珍惜有两种 , 一种是努力呵护 , 而另一种便是极尽控制 。 陈丹蕾的性格让她不遗余力地选择了后者 。
此后 , 她的世界更是只剩何磊一人 , 她也不允许何磊的世界熙熙攘攘、热热闹闹 。
经历了无数次被陈丹蕾怀疑、责问后 , 何磊也渐渐开始失望了 , 在又一次他被警方发现全身淤青 , 扣押陈丹蕾时 , 何磊平静地说:“带走也好 , 或许能让她清醒一点 。 ”

然而短暂的关押过后 , 陈丹蕾仍然死性不改 , 不作不死 。 无奈之下 , 何磊想要离婚的念头越来越强 , “离婚”的字眼也经常出现在了他们的争吵当中 。
这更是触碰到了陈丹蕾的逆鳞 , 在她心里 , 宁可死 , 也不离婚!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遇见何磊之前 , 她有一个很失败的原生家庭 。

陈丹蕾的出身经历
1977年 , 陈丹蕾出生在一个充满争吵的家庭 。
陈父是一名儒雅的大学教授 , 而陈母文化不高 , 农村出身 , 那个年代的婚姻 , 有很多都是包办 , 谈不上感情 。
在陈母的口中 , 陈丹蕾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不配!”
陈母本身性格阴郁多疑 , 加上和陈父文化差距很大 , 她总是认为自己配不上陈父 , 生怕陈父被高学历的女人拐走 , 整天疑神疑鬼 。
平日里 , 陈母总是偷偷地翻丈夫的皮包 , 要不就是偷偷跟踪丈夫 , 每天琢磨得最多的一件事 , 就是万一丈夫出轨了怎么办 。
陈父刚开始还解释一两句 , 到后来干脆话也不愿说 , 一走了之 。
自打陈丹蕾记事起 , 家里就没有过一天的太平日子 , 总是充斥着母亲无休止的撕打和父亲的冷暴力 。
在她的童年里 , 父母疲于奔波在双方的感情争斗中 , 根本无暇顾及她的情感 。
后来 , 陈丹蕾性格随了母亲 , 偏执和阴郁 , 幸好她继承了父亲的高智商 , 学习一直特别优异 , 这也成了他们家唯一的共同话题 。

可在她大学毕业后 , 父亲终于忍受不了母亲无休止的猜忌 , 铁了心和陈母办了离婚 , 家庭矛盾没有了 , 但是没过多久 , 陈母便郁郁而终 。
母亲的死给了陈丹蕾很大的打击 , 因为离婚导致母亲过早离世 , 从此 , 陈丹蕾认为离婚 , 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
面对和丈夫一次又一次的争吵 , 陈丹蕾没有反省自己的行为 , 反而在心底暗暗发誓:“永远不能重蹈母亲的覆辙 。 再困难也不能离婚!”
然而 , 她保全了婚姻 , 丈夫却没了!

杀人者都该被严惩
2006年9月 , 陈丹蕾被引渡回国接受审判 , 最终被判处死刑 , 缓期两年执行 , 赔偿被害人何磊父母44万余元人民币 。
至此 , 这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才尘埃落定 。

诚然 , 杀人者都该被严惩 , 但是回看整个事件 , 原生家庭的伤害正是这起案件的罪魁祸首 。
美国心理学博士苏珊·富沃德在其著作《原生家庭》中就曾说过:“不健康的家庭体系 , 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 , 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 ”
陈丹蕾正是如此 , 母亲走过的路 , 她也几乎原封不动 , 重新走了一遍 。
央视曾以《高墙里的女博士》为题做了一个记录片 , 全程以陈丹蕾(化名田羽)自述为主 , 讲诉杀人案背后的故事 。

从小她便生活在争吵中 , 这造就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 , 而母亲偏执地处理问题 , 同样也影响了她此后对人生做的每一个判断 。
或许 , 陈丹蕾也想改变 , 当他遇到何磊时 , 认为他便是拯救自己的神 , 可以填补自己内心对爱的缺失 。
然而 , 越往后 , 越觉得何磊如同当年的父亲 , 冷漠且高高在上 。
她害怕成为母亲那样的人 , 可是不知不觉中 , 越害怕 , 越不由自主地“复制”了母亲的人生 。
于是她试图去改变何磊 , 她用自己的方式拼命挣扎 , 歇斯底里斗争 , 却换来何磊一句“离婚!”
一如当年父亲对母亲一样 , 想到母亲离婚后 , 孤苦无依、郁郁而终 , 她怎么也不能接受离婚 , 于是做了缜密的杀人计划 。
似乎 , 这是她唯一的选择 。
可惜她错了 。

除了占有 , 除了改变 , 爱人之间更多的应该是允许 , 允许别人有自己的人生 , 允许别人有自己的空间 , 允许自己接纳更多的爱和有趣 。
爱从来就不是占有 , 而是给予 , 给出的越多 , 得到的才会越多 。
陈丹蕾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 , 成功由死缓改成了有期徒刑 , 并于2019年刑满释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