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诺奖 , 9位博士 , 25项专利 。 ICS Venture定位生物科技新消费 , 剑指万亿大健康赛道 。
在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应用时代”迈向技术创新的“硬核时代”之际 , 我们与ICS Venture中国合伙人汤小苏展开对话 , 全方位探讨生物科技公司如何构建以创新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 。
文章图片
总部位于美国硅谷 , ICS Venture是一家以人工智能、云端超算驱动的生物科技研发公司 。 ICS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为Thomas R. Cech博士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科研博士团队来自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 , 拥有自主研发国际专利超过25项 。 KOOYO是美国ICS Venture实验室旗下的健康品牌 , 旨在将世界先进的生物科技研发成果产品化 , 为全球新一代精英家庭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 目前 , KOOYO已完成多轮融资 , 机构股东包括K2VC、宽窄创投、华映资本、道彤投资等主流美元机构和医疗投资基金 。
文章图片
2021年9月 , ICS Venture中国合伙人汤小苏获评“2021福布斯中国·北美华人精英TOP 60” 。 在她身上 , 你能看到一个女性创业者如何理性地剖析自己的短板和长板 , 如何冷静地看待市场的泡沫和真实的机会 , 以及如何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判断自己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
以下是福布斯中国北美华人精英评选组委会与汤小苏的对话实录(有删节):
组委会:请简单介绍一下ICS Venture?
汤小苏:ICS实验室旨在将世界先进的生物科学研发成果转化为技术成果 , 并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 。 科学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探索未知、拓展人类认知边界;而技术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形成方案、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 并非所有的科学创新都会变成商业化的技术 , 只有一部分科学创新能形成技术创新 , 最终与产业形成深入整合 。 中国和美国在基础科学和市场应用上各有千秋 。 ICS的团队成员横跨化学工程、生物医药、分子动力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 ICS笃信科技与商业化结合的力量 , 我们从市场需求出发 , 将全球前沿科学翻译成技术应用 , 再将技术应用落地成商业化的产品 。
ICS将B端(商业化服务)、C端(产品服务)、D端(科研服务)的模式深度贯通 , 使之高度协同 , 助力新型消费品公司 , 解决生物活性物在应用中常见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吸收等难题 , 为上下游赋能 , 高频、持续地创造价值 , 产生双边效应 。 同时 , ICS也孵化了自有大健康品牌——KOOYO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ICS Venture
【合成|对话ICS Venture汤小苏 | 大健康是“长坡厚雪”的黄金赛道】组委会:ICS Venture的技术优势是什么?
汤小苏:ICS的人工智能制剂开发平台SYNFECT?基于分子动力学、第一性原理计算、量子化学等科学基础 , 保证分子内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 再结合人工智能和高性能云计算算法等先进技术 , 以更高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进行分子动力学建模 , 准确预测候选原料及候选配方的理化和生物医学特性 , 进行功能性生物活性物质和制剂设计、固体形式选择以及其他关键方面的定向设计 。 分子动力学所做的预测在体外进行测试 , 然后将结果反馈到实验数据库中 , 作为分子动力学模型的输入数据 , 在下一轮预测中进行迭代 , 直到我们实现产品设计 。 最后通过严苛的临床验证对结果进行校验 。
同时 , ICS也在积极开拓上游自有专利原料的研发与合成 。 依托于核心技术积累 , 我们将计算蛋白质设计技术、高通量筛选等先进算法技术 , 开拓性地应用在基因动态调控和代谢调控等场景中 , 引导并加速合成生物的合成路径、方法、工艺技术 , 指导定向合成成分 。
生物学在发展到以机理研究为主的“生命科学”阶段后 , 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革命基础上 , 又形成了“合成生物学” , 并迅速形成“会聚研究”的第三次革命 。 但是初创企业往往过于注重在实验室内科研成果的突破 , 忽视了技术应用与商业化落地的可能性;而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在合成对象的标的选择与工艺放大 。 比如 , 我们在初期选择采用“化学合成+生物合成”的合成路线进行突破 , 以终为始 , 紧紧围绕国家“碳中和”的号召与市场的需求 , 将产品的社会责任价值与商业化价值放在首位 。 ICS已经通过多维合成生物学技术 , 合成了萝卜硫素、环黄芪醇、硫酸软骨素类等高值天然产物 。 随着公司自有孵化品牌以及合作品牌矩阵的成长 , 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成分会得到产业化的应用 , 促进公司“生物科技研发+消费服务业务”双螺旋有机增长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ICS Venture
组委会:ICS Venture的规划还有哪些?
汤小苏:我们希望围绕营养科学 , 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更健康、更美好 。 所以 , ICS 就像是一棵大树 , 以科学为基石 , 左手是“品牌建设” , 右手是“供应链管理”;“商业化”是躯干 , “创新”是血脉 , 快速迭代 , 不断推陈出新 , 用多品牌、全生态战略链接不同场景下的细分需求 。
ICS深耕大健康 , 布局全球产业链 。 在未来的五年内 , 计划在全球投产2个GMP工厂、3个国际研发实验室 , 并且加强与当地科研高校的合作 , 做到真正的“本土化、国际化” 。 值得一提的是 , ICS坚定不移地“Long China(看多中国)” 。 在中国投资建设的工厂栎康生物已于2022年1月正式通过验收 , 并且投入使用 。 栎康生物系浙江省第三家、目前全国为数不多拥有营养素补充剂全套生产资质的企业 。 全球自有工厂与实验室的深度联动让我们不仅提高了中游的生产和供应效率 , 也能为我们的B端客户提供更高效的全套解决方案 。 此外 , ICS也在建立更全面的化合物库研究 , 为创新成分提供技术储备的同时 , 也为未来核心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背书 。
组委会:大健康领域已经诞生了很多新品牌 , ICS旗下品牌KOOYO有什么不一样?你们的竞品有哪些?
汤小苏:得益于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 , 近年来 , 中国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先后颁布实施 , 均指出健康管理应以预防为主 , 因此加强日常保健 , 减少疾病发生成为促进健康的首要手段 。 尤其在经历疫情后 , 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 健康产业迎来加速发展、百花齐放的窗口期 。 KOOYO的品牌优势在于ICS的研发专利 。 技术层面 , 我们通过研究人体底层通路 , 将专利聚焦在两个方向 , 即提高有效成分吸收率和通过生物计算来筛选人体蛋白作用靶点 。 基于专利复配配方 , 通过提高吸收率来系统性地实现产品突破 , 让消费者对品牌形成信赖 , 达到持续性复购 。 凭借着技术创新 , KOOYO在美国荣获全球营养学会之食品科学进步奖、全美健康协会之年度健康产品金奖等多项行业大奖 。
此外 , 我们和友商之间其实不是竞争 , 而是同行 , 因为赛道足够宽广 , 也有很多可以被颠覆的东西 。 我们希望能和同行在各自的维度里都发展壮大 , 共同把赛道做大做强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ICS Venture
组委会:在美国 , 女性亚裔的身份是否让你遇到过独特的挑战?
汤小苏:亚裔这个身份 , 就像硬币的两面 。 一方面 , 少数族裔带给我们很多限制 , 但另一方面 , 我们因此比别人多了一对眼睛 , 能够用不同的视角看到世界运行的规律 , 这是一种优势 , 也是特权 , 是独一无二的财富 。
而作为女性管理者 ,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也有客观的劣势 , 比如对于自己情绪波动的把握 , 比如要克服自己的优柔寡断 。 成长的过程 , 实际上是不断和客观事实进行碰撞 , 会有很多东西碎掉 , 但也有机会去重建 。 保持开放的心态 , 循环往复 , 不断扩大自己的边界 , 尊重事实 , 实事求是 , 获得更多对生活的掌控力 。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90年代 , 这是一个非常美好向上的年代 。 我们有机会在全球接受良好的成人教育 , 拥有不错的职业起点 , 更有幸在自己的黄金时代在中国拼搏奋斗 。 我们的身份不仅是亚裔 , 不仅是女性 , 而是作为世界公民 , 去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 。 相比挑战 , 我看到的更多是无尽的机遇 。 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给予的机会 。
组委会:2021年3个月内完成3轮融资 , 投资机构都很知名 。 为什么能得到资本市场的看好?
汤小苏:我很喜欢Peter Thiel的一句话——机会往往建立在“重要又正确的非共识”之上 。 我们很幸运的是 , 在2020年底消费品泡沫最大的时候 , 我们和未来的几位机构股东达成了以下两个非常重要的内部共识:
第一个共识是 , 我们相信大健康这个看起来非常传统的赛道会迎来质的变革 , 不破不立 。 判断逻辑是 , 消费者对“确定性”的需求在增加 , 消费者也越发理智和聪明 。 根据这样的判断逻辑 , 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定位:难是一种策略 , 选择硬核保健品这样一个入门门槛较高的切入点 , 可以为品牌破局争取时间 。 相反 , 如果我们今天做的是彩妆 , 时间窗口就非常小 。
第二个共识是 , 我们要从商业本质出发 , 不盲从流量的繁华表面 。 我们的判断逻辑是流量会见顶 , 很难再存在unfair advantage (不公平的优势) , 通过流量平台短期红利成长起来的品牌会越来越少 , 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时代 。 基于这样的判断 , 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品牌竞争力——以研发为基石 , 以复购为绝对核心 。 我们不追求烧钱短期拉新 , 坚决不做停止投放就停止增长的网红品牌 。 所以 , 最开始我们看起来是非常奇怪的一个团队 , 我们的研发人员占了团队人数的2/3 , 而且没有营销投放团队 。 我们对于品牌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复购” , 而不是拉新效率或者投放费用 。
我们也非常感谢股东的信任 。 我们的老股东基本都保持跟投甚至超额认购 。 大健康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 , 但艰难险阻、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我们坚决不透支、不浮躁 , 坚持科技向善 , 坚持长期主义 。 怀抱最真挚的理想 , 行稳致远 , 放眼未来大健康的黄金二十年 。
(注:本文由福布斯中国北美华人精英评选组委会撰写)
推荐阅读
- oppo|OPPO申请O-Haptics游戏功能商标 Find X5 Pro有望率先采用
- 染色体|AI合成主播丨我科研人员发现桑树有两套染色体基数
- 陈泉|AI合成主播丨我国科学家建立蛋白质设计新方法
- Google|法国政府以不符合GDPR为由要求一公司停止使用Google Analytics
- 人物|对话“怒怼腾讯管理层应届生”:不想身体精神都被把控 已入职新公司
- 技术|3,000米高空如何实现肉眼清晰可见?对话冬奥会开幕式背后的硬科技
- 复合材料|AI合成主播丨我国学者牵头开展人工牙釉质研究取得新突破
- 扫描|算法周刊·前沿扫描|对话董乐:小数据为何热门?如何思考通用人工智能?
- 技术|一种颠覆性技术,量子隐形传输能实现,用DNA合成机器却很困难
- 硬件|Synaptics推出可处理双4K 60Hz显示信号的WiFi 6E无线扩展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