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灰狼就爬树躲避,来不及就装死,是对猞猁的严重污蔑


看到灰狼就爬树躲避,来不及就装死,是对猞猁的严重污蔑


文章图片


看到灰狼就爬树躲避,来不及就装死,是对猞猁的严重污蔑


文章图片


看到灰狼就爬树躲避,来不及就装死,是对猞猁的严重污蔑


在许多自媒体文章和地摊文学里面 , 常常会将猞猁在与狼的这段关系中 , 将其描绘成“弱者”的形象 , 比如典型的就是说猞猁在遇见灰狼的时候 , 会通过爬树来躲避危险 , 如果来不及的话就原地装死 , 因为灰狼不吃猞猁尸体 , 以此来躲过一劫 。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十分不靠谱的 , 首先是物种演化至今 , 包括老虎、豹子、灰狼、猞猁等在内的绝大多数捕食者 , 都进化出了机会主义 , 它们并不拒绝腐肉;其次就是猞猁并没有那么弱 , 在一些科学家的调查研究里面 , 甚至发现猞猁在与狼的种间竞争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 , 灰狼反而深受其害 。

猞猁不弱 , 已有成为森林之王的趋势猞猁其实是一个比较泛的称呼 , 猫亚科猞猁属下面的所有物种都可以称之为猞猁 , 而我们常说的猞猁一般代指欧亚猞猁 , 是猞猁属4种动物里面体型最大 , 实力最强的 。
成年之后的欧亚猞猁体重能达到18-30千克 , 属于中型的猫科动物 。 猫科动物全都是食肉的 , 它们是高超的猎手 , 拥有很强的狩猎和战斗能力 , 猞猁也不例外 , 欧亚猞猁甚至可以称为中型猫科动物的战力天花板 , 其实力不言而喻 。
我国民间素来把老虎称为“山大王” , 豹子称为“二大王” , 意思很明显 , 就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下 , 虎豹是当之无愧的兽王 。 曾经我国的多数森林都生存着大量的虎豹 , 但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 , 由于遭到了人们的大量猎杀 , 以及栖息地丧失等因素的影响下 , 虎豹已经大量消失了 。
比如曾经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华南虎 , 野外消失了 , 豹子的状态虽然好一点 , 但也不乐观 , 仅剩在一些人迹罕见的区域里面才有存在 。 在多数森林都普遍缺乏虎豹的前提下 , 欧亚猞猁俨然有了成为森林之王的趋势 。

森林是猞猁的主场 , 狼群难以发挥优势灰狼在分布范围上来说 , 是很成功的一种捕食者 , 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 , 从欧亚大陆到北美地区 , 均有大量存在 。 灰狼对地形的适应能力较强 , 无论是平原、高原还是森林地区 , 它们都能长时间生存下去 。
而猞猁是典型的林栖型物种 , 它们几乎很少离开森林 , 所以灰狼与猞猁的交锋 , 基本上都是在森林环境下进行的 , 而森林是猞猁的主场 , 对于狼群来说 , 难以发挥优势 。
我们观察下北美地区的灰狼 , 与欧亚地区的森林狼 , 二者的生存状态 , 会发现明显的区别 。 在北美一马平川的环境下 , 灰狼呈大型群居 , 拥有极强的战斗力 , 可以说它们就是北美大陆的兽王 。 而欧亚森林里面的灰狼 , 多呈小型群居状态 , 甚至有不少独狼的存在 , 团队的优势荡然无存 。
在基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多项科学研究中 , 均发现了当地灰狼受东北虎抑制严重 , 在虎的数量较多时 , 灰狼种群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 难以发展 , 丝毫没有“猛虎架不住群狼”的迹象 。

成年雄性猞猁会积极清除生境内的狼白俄罗斯科学院的动物学家们 , 长期在纳利波基森林进行生态研究 , 而这片森林里 , 就生存着欧亚猞猁和灰狼 。 动物学家们发现 , 这里的灰狼似乎深受猞猁“荼毒” , 不仅狼幼崽遭猞猁杀死 , 甚至有不少成年狼也会被猞猁杀死 。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 为何小小的猞猁 , 却能杀狼呢?原来这里的欧洲森林狼虽然也属于灰狼种 , 但体型却远远不及北美灰狼 , 大多数成年狼 , 体型并不比雄性猞猁大多少 。
除了这里的狼体型比较小之外 , 猞猁能杀狼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就是这里的狼经常会独居 。 每年的4-9月份 , 是林中的温暖季 , 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丰富 , 独狼的觅食效率要高于群居狼 , 所以在这个时候 , 林中独狼的数量往往会超过群居狼的数量 。
而温暖季又是猞猁的育幼季节 , 为了保护幼崽 , 雄性猞猁会积极捕杀省境内的灰狼 , 包括不限于狼幼崽、怀孕的母狼、独狼等等 。 比如在1997-2015年间 , 动物学家们就在纳利博基森林和帕齐尔森林记录下8只幼狼、2只怀孕的母狼被猞猁杀死 。 猞猁是高超的伏击型猎手 , 靠伏击杀死独狼并不是什么难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