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安徽正在消失的古镇,被誉“徽州凤凰城”,李白称“西来第一镇”

巴彦淖尔|安徽正在消失的古镇,被誉“徽州凤凰城”,李白称“西来第一镇”

文章图片

【巴彦淖尔|安徽正在消失的古镇,被誉“徽州凤凰城”,李白称“西来第一镇”】巴彦淖尔|安徽正在消失的古镇,被誉“徽州凤凰城”,李白称“西来第一镇”

文章图片

巴彦淖尔|安徽正在消失的古镇,被誉“徽州凤凰城”,李白称“西来第一镇”

文章图片


宣城 ,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 与江浙两省接壤 , 是安徽的东南门户 。 地势之利 , 自西汉设郡以来就一直是江东大郡 , 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千百年风雅沐浴 , 无数美好的古村古镇散落其间 。 它承载着代代人的烟火气 , 经历过风雨 , 见证过繁华 。 但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保护 , 许多古村落要么就是被毁掉 , 要么就是长期得不到修缮而破旧不堪 , 渐渐被人遗忘 。

泾县 , 宣城市的下辖县 , 整体人口不多 , 经济也一般 , 放在全国并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 。 但是这个县历史悠久 , 尤其是古民居众多 , 而且都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 。 比如:查济古村、黄田古村 , 还有我们今天要着重介绍的章渡古镇 。 由于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 , 整个古镇都已破败不堪 , 只有少数人还在此居住 , 过不了多久 , 这里将会空无一人 , 成为历史的残骸 。

章渡古镇又称漆林渡 , 位于泾县县城以西20公里 , 青弋江上游北岸 。 这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 , 大诗人李白曾称这里为“西来第一镇” 。 唐朝时章渡就是泾县的水路重镇 , 在此设埠置州 , 管辖三县 。 青弋江水从镇边流过 , 有泾县第二大的码头 , 来往船只多会选择在此处歇脚 。 一时间 , 酒肆茶楼遍布 , 四方商贾云集 , 一派繁华景 。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沿江依旧住满了人家 。 但如今 , 人去楼空 , 残垣断壁 , 一副萧条样 。

古镇依青弋江而建 , 房屋一面临江 , 用木柱悬空支架在青弋江上 , 河水从其下潺潺流过 , 极具江南水乡情调 。 木质建筑一户接一户 , 延绵约1、2华里 , 所用木柱逾千根 , 故称“江南千条腿” , 这里就好像湘西的凤凰古城一般 , 所以也被人们称之为“徽州凤凰城” 。

镇上的老街建于明代中叶 , 是泾县现存最老的老街 。 街宽4米 , 长约百米 , 青石铺面 , 中有条石为轴 , 旧时方便独轮车行走而铺就 。 靠江的一边就是“吊栋阁” , 另一边大都是破旧和废弃的房屋 。 老街两旁的房屋、店铺很多都已倾斜、坍陷 , 老街上早已是人去屋空、门可罗雀 , 不复从前 。 只有少数几户留守村民 , 继续着古镇里的生活 。

旧时古镇依靠水路运输发展的十分不错 , 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 , 太平湖修建完成开始蓄水后 , 青弋江水位就开始迅速下降 , 甚至开始干涸 , 已经无法满足船只运输的条件 。 古镇也从那时起 , 失去了发展的条件 , 开始慢慢凋零 。 再加上 , 90年代的时候 , 曾有旅游公司想要在章渡古镇进行旅游开发 , 一些居民也开始陆续搬出 , 但最后这个项目不知为何停滞了 。 而那些老房子也从此再也无人居住 , 无人维修 , 慢慢开始倒塌 , 出现了破败的景象 。

泛着青光的石板和卵石铺就的细而窄小道 , 又融进了少数民族吊脚楼的特色 , 使它在皖南的民居中独树一帜 。 沧海桑田 , 白驹过隙 , 世间万物都在不停的改变 , 大自然里的那些美景也不例外 。 千年古镇 , 几度繁华 , 几经沧桑 , 千年的历史 , 像青弋江水一样 , 不停地冲刷积淀 。
往期精彩
黄山隐于世的小村 , 因无人居住而走红 , 成为游客们的乐园
安徽正在消失的古镇 , 人称安庆“小上海、二苏州” , 亟待保护恢复
安徽又一古村走红 , 池州徽道商旅驿站 , 旧时盛产曲酒远销南洋
安徽又一古村走红 , 位于宣城的“徽菜之乡” , 还是“犭回”字起源
安徽又一古村走红 , 位于黄山山谷之间 , 没有商业还不收门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