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江苏出土千年不腐女尸,女尸生前容貌还原后,专家:绝色佳人( 三 )


之后 , 在中国古尸研究专家徐永庆教授的现场指导下 , 各位专家们对女尸进行测量解剖 , 得到了更多惊人的发现 。

剖开女尸的头皮组织 , 发现其脑组织萎缩了近一半 , 但依旧完整 , 剖开尸体的胸腹腔 , 女尸的内脏器官也保存得十分完好 , 无一缺失 。
在场人无不为这高超的防腐技术惊叹 。
女尸的肺部呈灰色 , 似乎有炭类物质 , 专家推测 , 这应当与女尸生前的环境有关 , 比如西汉时期一些家用的小暖炉、取暖物品有可能造成这种现象 。
解剖的结果无疑算得上是人类学、病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 但是古尸的不腐之谜依旧未能破解 。
再将目光从古尸移到墓穴上 , 专家发现 , 比起马王堆墓葬的规格 , 连云港的这处双龙汉墓明显简陋得多 。
不仅狭小简陋的墓室 , 合计仅81件的陪葬物品 , 都和规模宏大的马王堆墓葬形成鲜明的对比 。
而且从木炭、白膏泥等保存环境和条件推断 , 马王堆墓葬规模宏大 , 棺外包围着一万多斤木炭 , 厚厚的白膏泥层 。
而这座双龙汉墓不仅没有木炭 , 棺板上只有一层白膏泥 。
如此简陋的保存环境 , 却出现了百年难遇的不腐古尸 。

更令人疑惑的是 , 同样的墓葬环境 , 其他3具尸体都已化为白骨 , 为何仅有这具女性古尸历经千年依旧不腐?
四具棺木都有大量的积液 , 让人想起马王堆女尸出土时的场景 , 在研究了前者样本成分并与马王堆积液进行对比后 , 专家们更吃惊了 。
马王堆棺液是酸性液体 , 而连云港棺液呈弱碱性 , 且含有血红蛋白 。
众所周知 , 碱性液体不仅不能抑制细菌增长 , 反而有助于细菌繁殖 , 这具女尸是如何在这种逆向条件中保持不腐的?

专家们头痛不已 , 原本寄希望于汉墓女尸能够带来线索 , 揭开马王堆女尸不腐的谜题 , 却没想到的是 , 在原本的未解之谜上 , 又增疑云 。
虽然没能揭开古尸不腐之谜 , 但是这依旧算得上是人类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 这具古尸是继马王堆辛追夫人、湖北江陵汉墓之后的第三具不腐湿尸 。
芳华绝代的汉代美人女尸的颅骨面貌无损 , 于是人们请来了中国刑警学院的教授赵成文为凌惠平古尸进行生前样貌复原 。
赵教授从警已有三十多年 , 不仅成功破获无数大案 , 更是曾经成功地复原了马王堆汉墓千年不腐湿尸——辛追夫人的昔日容颜 。
如今赵成文教授再次出山 , 顺利复原了凌惠平生前头像 , 并将画像呈现在公众面前 。
画像上的凌惠平梳着汉代女性发髻 , 一张小巧的平圆脸 , 弯弯柳叶眉 , 杏仁眼 , 樱桃小口 ,秀丽动人 。

赵教授也表示 , 凌惠平的这些样貌特征 , 无论是以古代还是现代的审美眼光来看 , 都是当之无愧的绝色美人 。
凌惠平颅骨饱满 , 高超的防腐技术 , 价值不菲的陪葬物品 , 都昭示着这名汉朝佳人生前地位的不凡 。
但是史书上依旧没有关于凌惠平这个名字只言片语的记载 , 凌惠平与其余三具白骨的关系也无从得知 。

专家们试图借助高科技还原男主人青铜印章上模糊的字迹 , 以确定其身份 , 但是印章经过数次清洗 , 肉眼仍旧不可识别 。
但是专家推测 , 这墓穴中一男三女的配置 , 极有可能是身份尊贵的夫君与其妻妾 。
那么凌惠平究竟是尊贵的女侯 , 还是家中妻妾 , 这两者身份很是冲突 , 让专家百思不得其解 。

马王堆出土的陪葬品高达三千多件 , 反观这处墓穴 , 条件简陋 , 陪葬品合计只有81件 , 与墓主的身份地位极不匹配 。
有人提出一种可能 , 那就是下葬时十分匆忙 , 根本没有精心准备 。
美人如花隔云端 , 身份成谜 , 死因也成谜 。

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端倪 , 凌惠平交叠的双手下方腹部位置上有一处约5厘米长的口子 , 尸身上还有被捆绑过的痕迹 , 尸体嘴部呈现张开状态 , 略显狰狞 。
女尸两边脚尖朝内 , 呈内八状 , 像是外力造成 , X光照射到的尸体脖颈处 , 锁骨呈极不正常的漏斗样子 , 根本不像自然死亡姿态 。

是尊贵女侯 , 还是普通妻妾?
是自然死亡 , 还是意外身亡?
为何在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 , 将尸体匆忙下葬 , 为何唯有凌惠平一人千年未腐?
种种谜题 , 至今未解 。

2008年 , 连云港博物馆推出了以“千古之谜——凌惠平”为专题的陈列展示 , “凌惠平”和百余件精美的汉墓文物静静躺在玻璃柜里 , 穿越千年时光 , 无声地向人们阐释着汉代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