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十大旅游景点之三坊七巷
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福州 。临海靠山 , 山清水秀 , 风景秀丽 , 自然少不了各种令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旅游景点 , 也是着名的旅游城市 。那么 , 本期的城市文化 , 带你领略一下不得不去的福州十大旅游景点之三坊七巷 。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 。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 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 , 让福州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 , 坐落着这片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它占地约40公顷 , 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 , 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 , 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 。
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 , 旧名通潮巷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 , 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 。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 , 四柱单开间 , 下建清水池塘 , 中隔天井 , 正面为阁楼 。于此观看戏剧演出 , 水清、风清、音清 , 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 是福州市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
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 。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 。在文儒坊里 , 有一条幽深清静的小巷 , 叫闽山巷 , 俗称“三官堂” , 那是因为该巷古代建有三官堂而闻名 。据清朝道光年间林枫《榕城考古录》卷中“坊巷第二”记载:“三官堂 , 在文儒坊南闽山巷 , 南有小巷通光禄坊 , 西口达常丰仓河沿 。大抵皆以寺而得名也 。而此则以闽山保福寺名也 。”由此可见 , 三官堂与保福寺之密切关系 。是在宋朝至少已有七八百多年以上悠久历史 。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 , 又名闽山 , 是福州“三山藏”之一 。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 , 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 , 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 , 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 , 原有石刻“鹤磴” , 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 。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 , 高墙窄道的早题巷 , 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 , 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
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 。杨桥路古名登俊坊 , 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 。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 , 已被扩建为马路 , 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 。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 , 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 , 这一烈士故居 , 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 。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 , 《我的故乡》中 , 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
郎官巷 , 在杨桥巷南 , 南后街的东侧 , 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 。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 , 子孙数世皆为郎官 , 故名郎官巷 。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 , 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 。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 , 坊柱上有副对联:“译着辉煌 , 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 , 后人远溯刘涛居 。”
塔巷 , 在郎官巷之南 , 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 , 西能南后街 。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 , 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 , 后改文兴 。今呼塔巷 , 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 。”此大塔位于巷北 , 并有塔院看管 , 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 , 以后未见记载 。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 , 作为古迹纪念 。50年代 , 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 , 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 , 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 , 一片天然孝子心 。昨夜三山明月照 , 不知甘露洒幽人 。”至今仍传为美谈 。
黄巷在塔巷之南 。隔着南后街 , 与衣锦坊东西相联 。据闽志载 , 晋永嘉二年间(308年)固始人黄元方(280-375年)又名允字彦丰避乱入闽 , 落户于福州南后街 , 故称黄巷 。到了唐朝末年 , 崇文官校书郎黄璞(837-920年)退隐归居这里 。黄巢军入福州 , 因闻黄璞的大名 , 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 , 勿扰其家 , 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 , 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 。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 , 都曾居巷内 。曾一度改名新美坊 , 后称新美里 。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 , 20世纪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 , 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 , 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 , 安民巷旧名“锡类坊” , 它改名“安民” , 与黄巢入闽有关 。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 , 到此巷即出示安民 , 故名 。”旧有锡类坊 , 以宋刘藻以孝闻 , 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 。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 。元行省都事贾讷居之 。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抗战时期 , 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 。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
宫巷在安民巷之南 , 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 。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 , 以中有紫极宫得名 。后崔、李二姓贵显 , 更名聚英达 , 明得改英达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 , 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 。如漏花窗户采用镂空精雕 , 榫接而成 , 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 。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 。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 。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
吉庇巷 , 福州三坊七巷之一 , 俗称“吉避巷” 。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 , 巷中居民因辱过他而赶紧回避 , 遂称“急避巷” 。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 , 取吉祥如意 。改革开放后 , 吉庇巷成为一条沟通东西方向的主干道 , 一度改名为“吉庇路” 。2009年福州市将其复名为“吉庇巷” , 并开始对北侧的破损古建筑进行改造 。
南后街
【福州十大旅游景点之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 , 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 。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 , 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 。“正阳门外琉璃厂 , 衣锦坊前南后街 。客里偷闲书市去 , 见多未见足开怀 。”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 , 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 。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 。至民国时 , 将路面拓宽 , 改成柏油马路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 。
推荐阅读
- 中国十大奇洞之雪玉洞
- 鬼斧神工 中国十大天坑
- 中国十大奇洞之崆山白云洞
- 亚洲十大城市排名之孟买
- 中国十大剧院之青岛大剧院
- 中国十大天坑之平塘天坑群
- 长沙十大景点 去旅游的别错过了
- 上海十大景点之东方明珠塔
- 驴友不可错过的欧洲十大旅游景点
- 亚洲十大城市排名之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