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境|(新华全媒头条)行走洛扎秘境:看!喜马拉雅深处的巨变】新华社拉萨2月15日电题:行走洛扎秘境:看!喜马拉雅深处的巨变
新华社采访人员张京品、王泽昊、陈尚才
洛扎在哪里?
在地图上,它位于祖国最西南的末端,与不丹王国接壤,被认为是镶嵌在群山沟壑里的一片秘境,隶属西藏山南市。
洛扎,藏语意为“南方大悬崖”。正如其意,曾经通往这里的道路“猿猱欲度愁攀援”,驱车穿行挂在悬崖之上的绝壁道路不免心生惊悚。
如今,平坦的柏油路覆盖全域,色彩斑斓的边境小康村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一个生机勃勃的边陲小城崛起在喜马拉雅深山中,奋力迈步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小标题)从“悬崖之上”到大路朝天
过去,洛扎是一个极难抵达的地方。距拉萨不到300公里,驱车却需要十几个小时。不少路段汽车贴着崖边走,甚至和摩托车也无法错车。“冬天是冰雪,夏天是泥巴”,蜿蜒在深山峡谷间的崎岖山路,是许多驾驶员的梦魇。
“以前路不好,从县上到市里,头都转晕了,还没到达。”洛扎县嘎波社区扎麦村村民达瓦次仁告诉采访人员。“那时走山路都是提心吊胆的,何况冬天下了雪后再翻山,跟走鬼门关没什么区别。”
洛扎县还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嫁人不嫁拉郊人”。这话深藏人们的无奈和心酸。
拉郊,藏语意为“山的背面”,距离洛扎县城百余公里。崇山峻岭,千沟万壑,多雨天让拉郊乡成为“藏起来的地方”,严重制约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拉郊一年有日照的时间仅70天左右,土地长不出一粒青稞,以前不通路,只能翻山走路七八个小时去附近乡镇买生活用品。”拉郊乡拉郊村村委会主任扎西桑珠说,赶着牦牛翻山驮粮食,遇上大的雨雪天气道路难行,就只好把物资放在一个地方等天晴了再来取。
“洛扎要发展,首先就是要修路”,这是洛扎县干部群众普遍而坚定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加强边境地区建设,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帮助边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洛扎县交通建设迎来了大发展——
盘山路中最惊险的大拐弯一个个被驯服,一段段峭壁公路被隧道取代,曾经连四级公路标准都达不到的县城主干道宽度由4米拓展为7.5米。新华社采访人员2017年进拉郊时的绝壁土路,已经拓宽成了水泥路……
相比“十二五”时期全县乡镇道路通畅率只有42.85%、建制村通畅率只有22.22%,目前洛扎县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建制村通畅率达100%。
天堑终变通途。如今,从洛扎县城到拉萨,驱车只需5个多小时。大路朝天,洛扎人民进出大山更加便捷安全。
扎麦村村民次仁曲珍说:“以前路太险了,丈夫出去个十天半月,我都睡不踏实。后来索性就不出去了。现在路好了,他开始在山南、拉萨等地揽活,收入也上来了。”
“2006年村里有了第一辆汽车,但因为路不通,只能停到山下。现在路通到了家门口,村里小汽车有30多辆、货车15辆,生活大变样!”扎西桑珠介绍,“如今,我们拉郊村成了人人向往的地方,有了很多外地嫁来的媳妇哩!”
(小标题)秘境之地的新生
道路越修越好,越修越密,洛扎县的面貌也越来越现代。
“交通运输条件好了,各类材料运输成本大大降低,重型装载机也能开进来,这又加快了洛扎的建设速度。”洛扎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扎西罗布说。
驱车沿219国道驶进县城时,公路旁一排排整齐坐落的崭新藏式楼房引人注目。楼房窗明几净,外墙红白砖瓦相衬,阳光洒在房屋窗户上射出闪闪金光。
走进达瓦次仁家中,目及之处都是新的。新的桌柜、新的电视、新的冰箱……连达瓦次仁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以前有的,现在更好了。160平方米的新房子,大头是政府补贴,我们掏了不到10万元。”达瓦次仁意味深长地说,搬了新家,“心里的包袱”也就扔下了。
新扎麦村由洛扎雄曲河北岸搬迁而来,河对面破败的旧房子不久后就会被拆除,但村民脑海中沉痛的记忆却难以忘怀。
扎麦,藏语意为“悬崖的下面”。坐落在巍巍山峦之下的旧扎麦村,高悬头顶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不知何时会落下,村民深受其扰,危情数不胜数。
“感谢党的好政策。”达瓦次仁说,“这么多年,就搬到新家的这4个月睡得踏实,今年过年心境也大变。”
一河之隔,两种心境,正是洛扎县发展巨变的生动写照。如今,洛扎县已全面完成边境小康村建设,农牧民群众住房生活条件实现新的飞跃。
推荐阅读
- 央视新闻|吉林一湖出现满湖“汤圆”,大如篮球多达数十万,天然的还是人造的?
- 国潮|元宵节夜游热度增长“国潮”景区游为主流
- 线路|海派城市考古新体验 上海推出首批1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 黄惠康|亲历申办的喜悦,见证筹办的自豪
- 海峡导报|突发!厦门海沧湾公园人人人人人
- 熔断|民航局对六个入境航班发出熔断指令
- 双奥之城|被故宫里的冰墩墩可爱到了
- 航班|民航局向四个航班发出熔断指令
- 航班|财联社2月14日电,捷克航空公司表示,由于需求上升,增加三个先前被取消的从基辅到布拉格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