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关煎治贲门弛缓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熟地9~15克或30克,山药6克(炒),白扁豆6克(炒),炙甘草3~6克,焦干姜3~9克,吴茱萸1.5~2.1克(制)1.5~2.1克,白术3~9克(炒) 。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取药汁150毫升,复煎2次,共得药汁3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1剂 。
【胃关煎治贲门弛缓配方】
贲门弛缓是由于暂时性神经调节失衡,食道下端和胃贲门部缺乏肌张力,贲门松弛以致经常开放 。婴儿生后头几天出现呕吐常因贲门弛缓,目前西医采用喂奶后2~3小时内置小儿竖立位,防止呕吐发生 。中医认为,因呕吐日久,脾损及肾,脾伤肾虚,故呕吐不止 。胃关煎滋肾益阴,健脾燥湿,纠正神经调节失衡所致贲门弛缓 。
根据《湖南中医药导报》,1995,1(4):18~19,施宣楼,王守东报道:用胃关煎治疗贲门弛缓3例,其中,服1剂呕吐止1例,服3剂呕吐止2例 。3例患儿年龄在10个月至2岁之间,主要症状为出生后头几天出现呕吐,特别是喂奶后将患儿平放时即发生呕吐,患儿均有二度营养不良,全部经X线造影确诊为贲门弛缓 。中医认为:因呕吐日久,脾损及肾,脾伤肾虚,故呕吐不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