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华中科技大学五项科技成果助力冬奥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采访人员 程墨 通讯员 王潇潇 尚紫荆)“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运健儿捷报频传 , 现代体育竞技佳绩离不开高科技的助力 。 ”近日 , 采访人员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 , 本届冬奥会 , 华中大相关团队已研发智能冰雪器材加工成套装备、数字孪生训练系统、复杂山地条件下泛场景建模技术、复杂空间虚拟交互导引技术、无源保暖雪上科技护脸技术等五项成果助力奥运 , 展现高校科技力量 。
据介绍 ,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 , 研发的智能冰雪器材加工成套装备 , 是一系列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精细生产的冰刀磨床和滑雪板磨床 , 可根据运动员运动特点个性化制作修磨含速滑冰刀、越野雪板等在内的各种冰雪器材 。 该装备缩短了我国的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 , 实现了冰刀和雪板磨削精度从毫米级到微米级的跨越 。
【高科技|华中科技大学五项科技成果助力冬奥】在冬奥会速度最快的雪车雪橇项目中 , 如何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让比赛在安全性和观赏性之间达到完美平衡 , 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 该校搭建的赛道数字孪生系统 , 基于对数字赛道的滑行规律与制胜因素的研究 , 包含“雪车雪橇穿戴式数字仪表盘”“钢架雪车训练及比赛滑行轨迹数据分析报告”“雪车雪橇可视化轨迹纠偏系统”等多项辅助训练技术成果 , 通过对比雪车雪橇运动高速滑行过程的理论轨迹与实际滑行轨迹 , 帮助运动员实现基于数字赛道的可视化纠偏训练 。
此外 , 华中科技大学还致力于用科技手段助力赛区场馆建设以及提升冬奥旅客出行体验 。 针对雪车雪橇中心、高山滑雪中心和高山滑雪跳台所在地区的复杂山地条件 , 华中大项目团队研发出复杂山地条件下泛场景建模技术 , 填补了国内奥运标准雪上竞赛场馆设计建造的经验空白 。 该技术在常规场景重建算法基础上 , 建立惯导信息与实际视觉信息相融合的高效捆集调整优化算法 , 为奥组委提出的“赛区场馆一张图”的使用需求提供了三维数字模型的支持 。 同时 , 该校还引进复杂空间虚拟交互导引技术 , 解决了地下封闭空间定位及路径规划较为困难的问题 , 实现了建于山体之内的北京八达岭长城站中的AR视觉导航 , 为冬奥游客展现了中国魅力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项目团队研究的无源保暖雪上科技护脸技术 , 通过局部微环境的有效热调控 , 降低运动员在赛前热身或运动过程中面部、呼吸道损伤及低温带来的不适感 , 能够为在严寒环境中着装轻便的越野滑雪运动员提供“快”而“暖”的无源保暖服务 。 目前 , 总共已有八批护脸装备提供给国家越野滑雪队使用 , 为运动员们的训练赛事保驾护航 。
作者:程墨 王潇潇 尚紫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