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的出处来源

出处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柴胡,生姜各12g,黄芩、白芍、半夏、枳实各9g,大黄6g,大枣10g,
功效主治: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治少阳、阳明合病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口苦,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秘结或泄泻,苔黄,脉弦数有力 。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白芍而成 。是治少阳病不解,邪气初人阳明,微成腑实之方 。故仍以和解少阳为主,轻泻热结为次 。方中主药柴胡、黄芩和解少阳,祛半表半里之邪;辅以大黄、枳实内泻热结,行气消痞,除阳明微实;佐以白芍助柴、芩清肝
胆之热,白芍伍大黄,解腹中实痛,半夏、生姜和胃止呕;使以大枣益气和中,伍白芍以防热邪入里伤阴,亦可缓和枳实、大黄泻下伤阴之弊;姜枣调和营卫 。诸药相伍,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 。
药理研究:解热,消炎,镇静,镇痛,镇吐,泻下,保肝,利胆,排石 。其中柴胡解热,抗炎,镇痛,抗流感、牛痘病毒,抑制结核杆菌及钩端螺旋体;黄芩所含黄芩甙、黄芩索具显著解热作用,抗流感病毒和多种球菌、杆菌;大黄中所含番泻甙俱泻下作用,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和胆汁酸,抗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枳实加强肠蠕动,以排泄积气;生姜、半夏善于镇吐,祛痰;白芍调整胃肠平滑肌运动,以解痉镇痛,抗菌,消炎;大枣具抗过敏作用 。
临床应用:本方为少阳、阳明合病的方剂,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腹痛便秘,苔黄脉弦为据 。食欲不振,胸脘痞满者,加枳壳,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肝炎口苦,尿黄者,加茵陈、栀子、龙胆草;气滞胸闷者,加郁金、青皮;呕吐不止者,加黄连、吴茱萸、竹茹;胁痛甚者,加川楝子、旋复花;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 。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单纯性肠梗阻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
现代制剂:汤剂 。
用量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3次温服 。
使用注意:本方治证以少阳病为主,微成腑实,大黄用量不宜过大,以免泻下过甚,引邪深人 。
【大柴胡汤的出处来源】本方歌诀:大柴胡芍芩半姜,枳实大枣同大黄,少阳阳明合病者,和解少阳泻热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