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阴汤的出处来源
出处来源(《类证治裁》)
药物组成:熟地黄24g , 山茱萸、山药各12g , 牡丹皮、白茯苓、泽泻、麦门冬、地骨皮、白芍、连子各9g , 五味子6g , 灯草3g 。
功效主治:滋阴敛汗 。治肾阴虚火所致盗汗发热 , 头晕耳鸣 , 五心烦热 , 舌红少苔 , 脉细数 。
方解:本方由麦味地黄汤加地骨皮、莲子、白芍、灯草而成 。其治证乃肾阴虚火旺之盗汗 。方中主药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 。山茱萸温酸补肝肾之阴;辅以山药滋肾健脾 , 泽泻、茯苓渗湿健脾;佐以麦门冬、五味子、白芍、莲子养阴敛汗 , 牡丹皮清热凉血 , 地骨皮、灯心草清心退热 。诸药合用 , 体现养阴清热敛汗并进 , 而重在补肾益阴的配伍特点 。
药理研究:升高白细胞 , 增强吞噬和免疫功能 , 降血糖 , 兴奋造血机
能 , 解热 , 抗炎 , 抗菌 , 止汗 , 镇静 。其中熟地黄促进骨髓造血 , 抗血栓形成 , 保护巨噬细胞 , 降血压 , 改善心肌供血 , 抗氧化;山药滋补 , 助消化 , 降血糖;白芍、麦门冬强心 , 扩张外周血管 , 抗炎;地骨皮解热 , 抗细菌和流感病毒 , 降血糖 , 降血脂 , 降血压 , 调节免疫;牡丹皮抗菌消炎 , 降血压 , 抗血小板聚集 , 解热 , 镇静;茯苓、泽泻利尿 。
临床应用:本方是滋肾阴清热敛汗的方剂 。以盗汗 , 头晕耳鸣 , 五心烦热 , 舌红少苔 , 脉细数为据 。气虚者 , 加党参;本方亦治阴虚劳损所致咳嗽吐血 , 潮热盗汗 , 夜梦遗精等症 。
现代制剂:汤剂 。
用量用法:水煎 , 一日一剂 , 分3次服 。
【益阴汤的出处来源】本方歌诀:益阴熟地山萸山 , 麦味地骨泽苓丹 , 白芍莲子灯心草 , 肾阴虚火盗汗痊 。
推荐阅读
- 柏子仁丸的出处来源
- 参苓枣仁汤的出处来源
- 烤橘子和烤橙子的区别 吃烤橘子的好处
- 二加龙牡汤的出处来源
- 牡蛎散的出处来源
-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出处来源
- 香蕉皮煮水泡脚的功效与作用
- 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出处来源
- 补肾益脑片、丸的出处来源
- 鸡鸣散的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