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很直白的民谚:重阳不下(雨)看十三 , 十三不下(雨)一冬干(没有雨) 。重阳时节能否落雨是大家关心的事 。一是北方夏粮作物的播种在这个时候;另外人们常常以重阳之雨晴预卜冬日之旱涝 。经过长期总结的“寒露天雨 , 百日无霜”“夏至有雷三伏冷 , 重阳无雨一冬晴”就是这个意思 。民间则直截了当地说:“重阳不雨看十三 , 十三不下一冬干 。”可见重阳下雨对旧时靠天吃饭的农民是祈盼的 , 喜欢 。“瑞雪兆丰年” , 冬季雨雪多少 , 对来年庄稼的丰歉将起重要的作用 。庄稼人叫得最响的当数“九月九变天”这句谚语 , 所谓的“九月九变天”主要是说农历九月九的时候,大雁南归,寒气逼人,已经进入了添加衣物的“秋尾巴”时令 。秋后北风紧,而且风凉风大,因此便有了“九月九无事不在河边走”的农谚 。同时,又因为这一天在庄稼人的心目中有着很特殊的代表性和象征性 , 庄稼人都特别关注农历九月九的天气变化情况 , 所以每到农历九月九这一天 , 家乡人总是念叨着“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的气象农谚 。通常情况下,农历九月九这天是下雨的日子,哪怕是下几滴雨也成 。庄稼人大都盼望着九月九这天多少下点雨,因为他们总是担心如果重阳无雨,十三不下,就有可能干旱一个冬季了,若真是那样的话,田间的麦苗和山上的果树就会因为久旱无雨而枯死 。不过,如果这天真的下了雨,天气会立马变冷的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种地瓜的庄稼人特别多,为了趁好天晒地瓜干,都抢在九月九之前刨地瓜,尽早把地瓜干晒出来,以防九月九之后天气靠不住,使晒在山坡上的鲜地瓜干因遭到雨淋而腐烂成泥巴 。古代以“六”为阴,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游玩的日子,在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习俗的,皆是表达和抒发登高、赏菊、品菊花茶、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方面的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相关“九九重阳”的民间谚语很多,例如:“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农历)”、“九月九晴,一冬凌;九月九阴,一冬温”、“重阳无雨一冬干”、“重阳无雨一冬晴”、“吃了重阳饭,不见单衣汉”、“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等等 。

其他网友观点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宁要重阳十三雨” , 不要立冬一日晴” , 说的是要是跟立冬以后天气放晴比起来 , 重阳节开始下雨到十三日 , 对庄稼是非常有利的 , 直接影响到秋季的收成 。下面小编就来好好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 。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一、宁要重阳十三雨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 是阖家团圆的重要节日 , 也是一年收获的季节 , 正常年份 , 这时雨季过去了 , 是不会下雨的 , 如果真的这个时候下雨了 , 其实 , 对农作物的收成影响也不会太大 , 因为 , 大多数作物都已经成熟了 , 一点雨不会有影响的 。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宁要重阳十三雨”中的“十三雨”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九月十三那天下的雨 , 就是说重阳节后雨一直下到九月十三 , 就预示着今秋定有好的收成 。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 , 重阳前下雨 , 对农作物的生长很有利 。因为 , 这个时间是农作物快速的生长对水的需求很高 , 因此 , 此时有雨 , 不出意外 , 今年庄稼就会迎来大丰收 。如果重阳节以后还下雨 , 也沒多大关系 , 只要下到农历九月十三这天不下了 , 天气晴朗了 , 影响也不大 。可是这天以后 , 雨还收不住 , 天天下雨 , 就会对庄稼的有很大的影响 。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所以 , 到了九月 , 农作物开始成熟 , 对雨水的需求其实并不大 , 过多的雨水 , 会对农业生产不利 , 还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 产量和品质也会有所下降 。二、不要立冬一日晴说到立冬 , 可以说这个节气对广大北方农民来说也很特别 , 因为这时的天气阴晴对农业生产也是有影响的 。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立冬时农民盼什么?对 , 阴天 , 下雨天 , 因为 , 这时下雨 , 就告诉我们 , 这个冬天会有雨雪天气 , 气温会更低 , 虽然雨雪天气对人们的出行不利 , 但它的好处是巨大的 。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因为 , 冬季的雨雪是庄稼越冬的好帮手 , 既可以涵养水分 , 厚厚的积雪又象棉被一样给农作物保温 。极低的温度还可以杀死害虫 , 确保明年开春 , 农作物茁壮成长 , 为全年的丰收打下了基础 。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所以如果立冬出现“一日晴” , 就预示着整个冬天有可能没什么雨雪天气 , 是个暖冬 , 这对农作物来说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 所以人有才有了“不要立冬一日晴”的说法 。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当然 , 俗语的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 , 但我们可以根据俗语说的内容 , 结合天气预报 , 综合判断天气变化 , 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 那么丰收就会向我们招手了 。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观点

农民朋友们好!今天就是宁要重阳十三雨中的农历十三 , 请农民朋友们一定关注今天的天气情况 , 它对今冬的天气变化走势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作为上千年农民总结出来的这些气象谚语 , 和对农业收成上也是起着一定影响作用的 , 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 , 起码可以让农民朋友们在农业收成上 , 心中提前有个有底 。关于农村谚语宁要重阳十三雨 , 不要立冬日晴 , 是啥意思 , 它和农业收成有关吗?必须从什么是重阳十三雨说起 。

(一)什么是重阳十三雨?

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日 , 十三雨指的是九月十三下雨了沒有 。这句气象谚语在冬季农作物生长上 , 还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我地农民也十分重视这句气象谚语 。它的意思是农历九月初九下雨了 , 一直下到九月十三日天还沒有晴 , 还是阴天或者是还在下雨 。就证明了今年冬季会雨雪天气较多 。如果是农历九月初九下了以后 , 下面天气情了 , 九月十三也是晴天 , 证明今年冬天是一个正常天气情况 , 雨雪均匀 。这就是重阳十三雨的道理 。

(二)不要立冬一日晴是什么意思?

作为题主说的不要立冬一日晴 , 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 。如果要是立冬这一天是晴好天气 , 可能今年冬天会出现雨雪偏少 , 干冷的气候天气 。甚至还会出现整个冬季无有雨雪的过程 。作为一冬无有雨雪 , 无论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业收成都是起着不利的影响 。

(三)宁要重阳十三雨 , 不要立冬一日晴 , 对农业收成的影响:

作为宁要重阳十三雨 , 不要立冬一日晴 , 通过上面的解答 , 农民朋友们知道了它的道理以后 , 下面就不难理解对农业的影响了 。作为我国大部分的地域 , 都种植的有冬季作物 , 特别是我国的中部播种的冬小麦 , 它的明年收成 , 就与这谚语有着直接关系 。如果是冬季雨雪偏多 , 就利于冬小麦的根细发育旺盛 , 可以大量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份储存到麦苗的体内 , 对明年的小麦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反立冬一日晴 , 一冬无有雨雪就会使冬季的农作物 , 在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份受阻 , 就会造成明年农作物的收成 。特别是一冬的干旱天气 , 是对冬季作物生长极为不利的 。以上就是宁要重阳十三雨 , 不要立冬一日晴对农业上的直接影响 。这句民间谚语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域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因为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三 , 请农民朋友们关注今天的天气变化 。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农村俗语“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是啥意思,和农业收成有关吗?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