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散瘀汤的出处来源

出处来源(《外科正中》)
药物组成:酒炒大黄6g , 川芎、赤芍、当归尾、苏木、牡丹皮、桃仁、瓜蒌子、枳壳各3g , 槟榔2g 。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 。治产后恶露不尽 , 或经期瘀血作痛 , 或暴急奔走 , 或男子杖后瘀血流注 , 肠胃作痛 , 渐成内痈 , 腹痛 , 大便干燥;委中毒 , 局部肿痛微硬 , 屈曲艰难 , 舌质黯红 , 脉弦涩 。
方解:本方为妇科、外科瘀血作痛之常用方剂 。方中川芎、归尾、赤芍、桃仁、牡丹皮、苏木行血散瘀 , 通利血脉;枳壳、槟榔破气消积 , 疏理气机;大黄、瓜蒌子攻逐瘀结 , 内通腑气 。全方以活血散瘀为主 , 兼以破气消积 , 攻下瘀结 。具有推陈致新 , 活血止痛的配伍特点 。
药理研究:抑制凝血和血小板聚集 , 扩张血管 , 促进血液循环 , 利于血肿吸收 , 抗菌 , 增加肠蠕动 , 兴奋子宫 , 增加收缩节律 , 镇静 , 镇痛 , 泻下 , 消炎 。其中川芎抗血小板聚集 , 增强对纤维蛋白溶解酶系统的活性 , 收缩子宫 , 镇静 。
临床应用:本方为妇科、外科常用之活血散瘀方剂 。以产后恶露不尽 , 小腹疼痛拒按及痛经 , 经闭 , 大便秘结 , 舌黯红 , 脉沉涩为据 。瘀血内阻之下腹痛 , 拒按 , 大便燥结者亦可使用 。用于子宫附件炎 , 盆腔炎 , 急性阑尾炎 , 膀胱直肠窝脓肿等瘀血内阻腹痛者 。
现代制剂:汤剂 。
用量用法:水煎 , 一日一剂 , 饭前一小时分3次温服 。
【活血散瘀汤的出处来源】本方歌诀:活血散瘀倍大黄 , 芎芍归尾枳壳榔 , 丹皮苏木桃蒌仁 , 瘀血致痛便秘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