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饮食 喝汤的讲究有哪些
在所有的食物当中,汤即是最好做的也是最难做的食物 。因为想要把汤弄得很好喝是需要技术的 。可是做汤是光需要技术就可以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做汤不仅需要技术,还要讲究营养搭配哦,一起来看看需要注意哪些吧~
在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汤是既富于营养又最易消化的一种 。美国营养学家的一项调查表明,在6万多名接受营养普查的人中,那些营养良好的人,正是经常喝汤的人 。不过,因为汤汁能在小肠中均匀分散,营养物质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喝汤有着使人发胖的潜在危险 。很多人以为,喝汤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殊不知,只有科学地喝汤,才能既吸收营养,又避免脂肪堆积 。在这方面,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合理膳食常见喝汤误区
1、汤泡饭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对健康十分有益 。而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
2、喝汤不吃“渣”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 。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 。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
3、喜欢喝热汤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 。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
4、饭后才喝汤
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 。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势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 。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腺的搅拌混合 。
5、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
6、喝汤速度快
喝汤速度越慢越好:美国营养学家指出,如果延长吃饭的时间,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并提前产生已经吃饱的感觉 。喝汤也是如此,慢速喝汤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到饱了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时 。而快速喝汤,等你意识到饱了,可能摄入的食物已经超过了所需要的量 。
煲汤要素
1、食材
新鲜并不是传统的“肉吃现杀,鱼吃跳”的新鲜 。这里所说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3-5小时,此时鱼、畜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人体易于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味道也最好 。
2、炊具
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煮效果最佳 。瓦罐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其通气性、吸附性好,还具有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 。煨制鲜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溶出得越多,汤的滋味鲜醇,食品质地越酥烂 。
3、火候
煨汤火候的要诀是大火烧沸,小火慢煨 。这样可使食物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使汤鲜醇味美 。只有用小火长时间慢炖,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浓醇 。
4、配水
原则上,煲汤时加水应以浸过所有食材为原则,使用牛、羊肉等食材时,水面一定要超过食材 。切记最好不要中途加水,以免稀释掉食材原有的鲜味 。如果必须要加水,也应加热水 。时间要得当 。煲汤虽然需要长时间以慢火熬煮,但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大多数汤品以1~2小时为宜,肉类则以2~3小时最能熬煮出新鲜风味 。若使用叶菜类为主材,就更不宜煮太久 。
5、调味
如果喜欢清爽喝原味品,可不加调味品,若想调味的话,建议起锅前加些盐提味 。过早放盐会使肉中所含的水分释出,并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味 。若是喜欢重口味,亦可加上鸡精或是香菇精 。如果煮鱼,则可以酌量加姜片或米酒去腥 。
推荐阅读
- 治过敏性鼻炎的饮食原则
- 食物中毒后怎么办?食物中毒后的饮食注意事项
- 皮肤瘙痒吃什么好?缓解皮肤瘙痒的饮食推荐
- 饮食调理更年期月经不调的方法
- 夏季感冒吃什么食物好?夏季感冒的饮食疗法
- 高血脂患者饮食有4大法
- 糖尿病饮食治疗 7个方剂有效治疗糖尿病
- 清肠通便吃什么呢?
- 肾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 类风湿物理疗法有哪些 饮食注意事项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