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新春开放麦》不仅弥补了脱口秀年轻化、轻量级、校园向的市场空白 , 更趟出了一条电视大屏脱口秀节目的全新路径 , 开拓了大屏脱口秀的无限可能 。
观众|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文章图片

“为什么送女朋友71朵玫瑰?因为71是质数 , 真因子只有1 , 代表我只有你 。 ”
“魔方有6个面 , 你在哪一面?在我心里面 。 ”
“你会不会永远爱我?这个问题不严谨 , 从数学上来说 , 我会无限趋近于永远爱你 。 ”
乍一看 , 这是土味情话的满分技能;再仔细咂摸 , 把谈恋爱变成满屏的“知识点” , 却耳目一新 , 让人重新审视“不解风情”的理工男 。
在语言类喜剧节目《新春开放麦》里 , 这样脱胎于校园生活的“包袱”俯拾皆是 , 难怪唤起网友的极大共情——“这简直就是‘世另我’!”
2月11日 , 由在校大学生、职场新人充当选手的《新春开放麦》在湖南卫视开播 , 它从校园生活和菜鸟工作中提取欢笑养分 , 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调性——
未经商业化浸染 , 节目稚嫩又真诚 , 潜藏着年轻一代对生活本真的戏谑与调侃;以轻松、乐观、积极的正能量为价值导向 , 它又鲜活明亮 , 彻底颠覆了脱口秀对丧文化的题材依赖 。
近日 , 同济大学的李文还凭“学生因酷似刘翔被室友求带饭”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
观众|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文章图片

《新春开放麦》的底色是社会性的 , 它不仅弥补了脱口秀年轻化、轻量级、校园向的市场空白 , 更趟出一条电视大屏脱口秀节目的全新路径 , 开拓了大屏脱口秀的无限可能 。
▍创新青春脱口秀“新物种”
一人一麦 , 逗笑全场 。 作为一门“古老”的语言艺术 , 脱口秀在近两年迎来高光时刻 。 视频流量的加持、线下演出的火爆、商业闭环的形成 , 都让脱口秀站上风口 。
数以亿计的年轻人是脱口秀的基本盘 。 但令人遗憾的是 , 爆款节目以“话题制造机”自居 , 献媚有余、温度不足 , 而真正属于Z世代的脱口秀却一直处在真空地带 。
2月11日登陆湖南卫视的《新春开放麦》 , 或许将成为轻量级青春脱口秀的新物种 。 青春 , 正是这档节目最最鲜明的底色所在 。
观众|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文章图片

全员95后甚至00后的选手阵容 , 为《新春开放麦》奠定了基本的节目调性 。 它是青春又稚嫩的、真诚去套路的、新鲜又接地气的 , 把Z世代的生活日常搬上了脱口秀舞台——
牛津等海外知名学府 , 清北国内顶尖高校 , 还有中科大等众多名校 , 《新春开放麦》吸引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上台“开麦” 。
如 西安外事学院的鞠东辉 , 号称是“生活观察家” , 能从琐细的日常生活中提料笑料;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李嘉泽 , 自称“餐馆慈善师” , 不仅倒贴工资 , 还做过“麻辣味蛋糕”等黑暗料理;酷似刘翔 ,同济大学李文则拿“脸”开涮 , 还自嘲因“吃在同济”不断接待同学 , 沦为了“同济餐厅服务员” 。
观众|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文章图片

如果说有丰富舞台经验 , 善于把握社会脉动的成熟演员是老酒 , 那么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是新酿 , 观众可以清晰感受到他初临舞台的紧张、蓬勃的自我表达欲、突然忘词的尴尬以及高分通过后的欣喜 。
这种不加雕琢、天然带有反差萌的脱口秀表演方式是属于Z世代的专属 。 它没有精密排布笑点的严丝合缝 , 却有努力与观众平等对话、高频互动 , 并努力输出观点的坦诚与直率 。
与摸爬滚打过多年的社会人不同 , 《新春开放麦》的选手在脱口秀内容与题材的选择上以校园为主 , 职场和家庭为辅 。
这是选手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 开篇提到的土味情话 , 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昊辰对数学系男生的另类演绎 , 他把“恋爱这件小事”与校园结合 , 收获年轻一代观众的共鸣; 华东政法大学王瑞霄则调侃“打卡、定位、再发圈”的考研怪像;还有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李嘉泽屡屡“翻车”的兼职经历 , 融入了职场新人踏上社会的希冀与困惑 。
观众|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文章图片

话题自带阳光活力 , 既充分描摹出Z世代的集体群像 , 也折射出他们对万事万物的鲜明态度 , 共同汇聚成青春合奏曲 。
▍开拓大屏脱口秀“新赛道”
毫无疑问 , 脱口秀是一种平民幽默 , 也是一种“生活吐槽” 。 在节奏愈加快速的都市生活中 , 人们总面临着工作、房贷、医疗、婚恋、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 某种意义上 , 脱口秀的走红 , 源自于人们对琐碎生活的反讽需要 。
也正因此 , 国内脱口秀节目在反讽生活遭遇的同时 , 往往会迫于流量压力而过度贩卖焦虑、炒作话题 。 在中文互联网上 , 部分脱口秀所抛出的性别对立、生活焦虑、中年危机 , 往往“故作惊人之语” 。
旗帜鲜明地对“丧”文化说不 , 则是《新春开放麦》在价值观上的鲜明立场——
一方面 , 它摆脱了话题制造和争议炒作 , 旗帜鲜明地以娱乐形态、人文关怀呈现年轻一代的积极风貌 。
娱乐形态 , 是指《新春开放麦》以观照式喜剧的方式 , 通过抛梗与观众互动 , 实现幽默的情绪传递;人文关怀 , 则是《新春开放麦》消解了吐槽的负面意义 , 反倒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普罗大众的身边小事 , 进而显露温柔触感 。
如在云南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支教的刘达 , 讲述两个班级的学生“争风吃醋”的趣事 , 浸透出对孩子们的关爱之心;同济大学李文现场再现与妈妈交流不打字、不说话 , 而是通过分享推文的方式 , 调侃之余也传递出有趣又有爱的亲子关系 。
观众|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新春开放麦》偏向于提供一个练习、打磨段子的场所 , 努力用工匠精神为行业挖掘更具有社会观察性、原创力、真诚度的选手 , 在人才培养上输送学院派“炮弹” 。
可以看到 , 虽然仅仅只有两期特别节目 , 《新春开放麦》依旧设置了评分、淘汰的赛制 。 现场200位“青春考官”通过举牌的方式对9名选手进行考核 , 胜者可以获得“青春领麦人”称号 , 冲击失败则要退回到房间“回炉再造” 。
类似考试的选拔机制下 , 选手们必须立足自身特点 , 如数学系的专业背景、国外留学的奇葩经历、支教生涯的生活侧写等 , 来挖掘能够引人发笑、让人深思的包袱 。 独特成长路径下 , 新人选手能获得快速成长 , 逐渐显露出独一无二的标签 , 并有望成长为国内脱口秀的新星 。
整体来看 ,与网络脱口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和节目特质 , 《新春开放麦》开拓了大屏脱口秀的更多可能性 , 挖掘出不同于网络脱口秀的蓝海潜力——青春向上、价值引领 , 让Z世代脱口秀选手讲述Z世代的故事 , 收获年轻一代观众的如潮好评 , 也完成了一次颇有意义的试水 。
▍电视湘军续写“青春中国”
青春当燃 , 万物生长 。 无论是价值取向还是节目调性 , 《新春开放麦》都是写给青春的“情书” 。
这些个性鲜明、观点细腻、性格可爱的年轻人既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 也花式秀出年轻人活力图鉴 , 贡献了湖南卫视独一无二的“青春中国”脱口秀体验 。
众所周知 , 自2021年10月起 , 湖南卫视主动拥抱跨界化、年轻化、潮流化趋势 , 将沿用了十几年的频道口号“快乐中国”升级为“青春中国” , 求新、求变、再次出发 。
观众|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文章图片

以更大格局、更高站位、更多思考注入内容创作 , 湖南卫视在传递快乐、彰显年轻活力的基础上升级青春内容的表达方式 , 如大型人文纪录片 《中国》《岳麓书院》 , 以青春姿态观照厚重历史;2021年四季度新上档的 《时光音乐会》《今天你也辛苦了》《云上的小店》《欢唱大篷车》《向你致敬》《再次见到你》 , 进一步挖掘青春基因、树立青春榜样、领航青春生态 。
进入2022年 , 湖南卫视同样以青春为核心特质 , 探索脱口秀等细分领域 , 为主流青年文化阵地开疆拓土 。 如新年新上档的 《你好 , 星期六》 , 用青春唱响时代之声 , 实现与年轻人跨屏对话; 《天天向上》回归周五 , 建筑师探讨“美丽中国”的居住方式 , 摄影师则讲述青春追梦力量;而 《新春开放麦》也从脱口秀为切入点 , 挖掘当代优秀青年 , 打造青春正能量脱口秀 。
由此来看 , 站在湖南卫视整个频道的内容生态来看 , 青春气息爆棚的《新春开放麦》与之调性相符 , 显露出电视湘军“与青春同行”的价值导向 。
观众|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
文章图片

以青春之名 , 答时代之问 。 《新春开放麦》无时无刻都在告诉年轻人青春的模样 , 并以正向话题来引导年轻人 。 就像节目设置的特别环节 , 让多名“青春考官”错步上前 , 发表自己的青春宣言那样:
“2022 , 我希望我好好弹琴 , 不要说爱 。 ”
“大学时代 , 我没有好好谈一场甜甜的恋爱 ,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 , 我选择念博士 。 ”
“今年过年 , 希望亲戚们不要问我有没有人追了 , 因为啊 , 都是我追别人 。 ”
个性张扬、充满智慧的新年愿望 , 也印证着湖南卫视的不懈追求——肩负使命担当 , 书写青春价值 。
【观众|这个热搜第一就是青春姿态】「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 , 「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 , 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 , 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