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为何沉迷于建设“古城小镇”?( 二 )


以临沂为例 , 仅临沂本地 , 最近两年已经完工的古城就有沂州古城、郯国古城、鄪国古城 , 而其周边还有台儿庄古城、青州古城等景点 , 开车两三个小时便可到达 。 古城密集 , 对各地而言俨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 。
不过 , 竞争还是其次 , 古城热带来的一个最大危机是项目烂尾 。
2016年6月 , 张家界“大庸古城”项目正式动工 , 按照规划 , 该项目应于2018年10月开业 , 但从2018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 , 大庸古城项目进度仅仅为37.14% , 距离原本预计进度还不及一半 。 直到正式开放时 , 推迟了三年 , 但关键是 , 这个项目过高的投资反而拖累了张家界景点的营收 。

大庸古城是险些烂尾 , 像济州古城、商丘古城、宋风古城等项目看似将难以为继 。 如济南市长清区的宋风古城 , 有记者在宋风古城项目所在工地发现 , 只有少量建筑处于施工状态 , 其余仍为一片空地 。
古城修建耗资巨大 , 容易烂尾 , 但为什么各地依然前仆后继呢?我们看到 , 众多古城项目在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平地而起 。 表面上看 , 核心的原因是希望带动旅游经济、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 可追根究底在于低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困境 , 尤其是在房地产经济遇冷之后 , 城市土地成交面积下滑 , 房产成交量和成交价明显回落 , 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及财务状况 。
还是以临沂为例 , 作为国内GDP排名常年徘徊40名左右的三线城市 , 2021年1-12月 , 临沂市共推出宅地261宗 , 上市供应建面1941.8万㎡ , 较去年同期下降33.5%;成交187宗 , 成交建面1379.4万㎡ , 同比下降45.3% , 整体供销下滑 。
再比如与临沂相差不大的济宁 , 2021年1-12月 , 济宁市共推出土地规划建面2899.23万㎡ , 同比下降11.4% , 成交2533.34万㎡ , 同比下降11.0% , 成交楼面均价1582元/㎡ , 同比上涨18.7% 。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冬天 。 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 , 截至2021年12月28日 , 全国300城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20.5亿平方米 , 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22% , 成交金额较2020年同期也明显收缩 , 下降了10% 。
房地产是很多中小城市的经济支柱 , 地方财政更是少不了土地买卖的贡献 , 由此 , 古城建设 , 既能激活文旅产业 , 又能间接带动房地产市场 , 对当地经济而言 , 何乐而不为?只是 , 当古城的火爆让背后的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 , 古城本身作为旅游产业的支撑点 , 它的运作及周边商业体的发展 , 似乎暴露出很多问题 。
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古城
与以往的古城修建不同 , 目前全国各地建起来的很多古城其实不是在古城遗址上进行保护或修复 , 而多是工业化流程下产生的新古城 , 这使得新建的古城往往缺少古韵 。 但更致命的是过度同质化 。
走进古城 , 青砖白墙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 , 各式各样的灯笼一排又一排 , 稍显狭窄的小路尽是不平的青石板 , 抬头可见路边到处是名字起得诗情画意的店铺 , 而各色小吃、游玩项目遍布在整个古城 。 如果幸运的话 , 每到一定时间古城还会有不同的表演 , 吸引来来往往的人群聚集观看 。
如果到过不少古城 , 你会发现现在的古城几乎千篇一律 , 相似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相同的装饰元素 , 甚至景点内店铺卖的东西都大同小异 。

过度的同质化 , 直接影响了这些古城项目的客流量 , 尤其是年后 , 当年假过去 , 年轻人纷纷回到工作的城市 , 古城往往一片冷清 。 以郯国古城为例 , 郯国古城刚刚开放时 , 60元一个人的票价就劝退了很多人 , 不得已景区推出免门票活动 , 才吸引了当地人 。 临近过年 , 再次收费 , 降至20元 , 可年一过 , 看着骤减的客流量 , 该不该收费又成了一个问题 。
仅靠当地人 , 支撑不起古城的客流量 , 而过度的同质化又无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 这是当前新古城的一个困境 。 当然 , 被困的不只是古城的运营方 , 也包括进驻古城的商家 。
一方面 , 从不少古城商家口中得知 , 虽然过年时游客很多 , 可大多数人逛古城都只是图个热闹 , “他们在店里看来看去 , 图个新鲜感 , 真正消费的人却不多”;
另一方面 , 商家与古城开发商往往存在矛盾;去年 , 郯国古城景区和商户之间因为抽成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 被媒体曝光 。 据悉 , 古城景区原本和商户签订了一份联营合同 , 合同规定对入驻商铺采取抽成方式联营 , 后来景区突然提高了门槛 , 不仅提高了抽成比例 , 还额外增加物业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