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西藏|刘上洋: 飘过国界的哈达】
在西藏 , 凡是接待来自他乡的客人 , 主人都要为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 。 那日 , 在踏上中尼公路 , 前往日喀则地区的聂拉木县樟木镇之前 , 当地的群众也为我们系上了哈达 。 车轮飞转 , 哈达伴行 。
中尼公路是西藏目前唯一的一条国际公路 , 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 , 起点是拉萨市 , 越过喜马拉雅山 , 最终到达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 , 而樟木就在中尼边境的中国一侧 。
随着海拔的降低 , 中尼公路两旁的景色也像电影的镜头一样不断变幻:先是在铁青色的光山秃岭上叠印出绿茵茵的草地 , 接着又幻化成翠生生的灌木林 , 而后是郁葱葱的大森林 。 峡谷一眼望不到头 , 两边的山峰相峙而立 , 就像两扇耸入云霄的巨大屏风 。 峡谷中间 , 一条小溪欢快地奔流着 , 不时被水中的石块激起白色的浪花 。 公路是沿着一边的峭壁开凿的 , 上是望不到顶的悬崖 , 下是见不到底的深渊 , 令人心惊 。 没过多久 , 一阵云雾奔涌而来 , 霎时之间 , 树林、公路和整个峡谷都隐藏在了一片茫茫的白色中 , 只听得见谷底的潺潺流水声 。
越往下走 , 山反倒越来越陡 , 路越来越险 。 也不知向下拐了多少道弯 , 在海拔2300米的坡谷绿荫中 , 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方方五颜六色的屋顶 , 有灰色、黛色、白色、红色 , 原来是樟木镇到了 。
这是一座典型的山城 。 街道沿着之字形的盘山公路而建 , 两边大多是二三层砖木结构的精致藏式小楼 , 也夹杂着一些六七层的现代建筑 。 各种各样的商店一间接着一间 , 有卖尼泊尔商品的 , 有卖印度商品的 , 有卖瑞士名表的 , 还有卖其他国家的戒指、玉器等高档商品的 , 但更多商店卖当地的木制、牛羊毛和丝织等工艺品 。 其间还有不少宾馆以及特色风味小吃店 , 牛羊肉香味阵阵 , 令人垂涎 。 街上人流如织 , 车水马龙 , 显得更为拥挤 。 一些妇女在街边的自来水龙头下冲洗着长长的头发 , 别有风情 。 老人和小孩三三两两地坐在街旁 , 悠闲自在 。
从镇中心再往下约三公里 , 便是我国的边境口岸 。 这里不仅有庄严的海关 , 还有初具规模的边贸市场 。 每天 , 一辆辆满载货物的中尼两国卡车从这里进出 , 一批批中尼两国的边民和商人在这里做买卖 。 中国的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尼泊尔各地 , 而尼泊尔的大量精美手工制品也从这里输往中国的西藏和内地 。 这里还是中尼两国旅游的主要出入通道 ,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士经过这里 。 据说在高峰时期 , 边贸和旅游的日均人流都在五六千人以上 。
在从事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中国人中 , 有全国各地的商人 , 也有本地的边民 。 值得一提的是夏尔巴人 。 这个原本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部深山老林中的原始部落 , 是藏民族的一个分支 , 过去他们甚至不知生意二字为何物 。 十几年前 , 他们搬到了樟木镇 , 慢慢地也做起了边贸生意 , 开设起为旅游服务的各种店铺 。 如今 , 他们已成了闯荡市场的生力军 , 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 。 2009年 , 他们还兴办了夏尔巴民俗文化度假村 , 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奇异的自然山水让中外游人赞叹不已 。 方兴未艾的边贸和旅游 , 使这个昔日贫瘠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处流淌着一种国际化的气息 , 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
离开樟木镇前 , 我们特意参观了中尼友谊桥 , 它像彩虹般横卧在大峡谷的急流之上 , 标示着中尼两国的分界线 。 当我们到达桥的中央 , 早在那里等候的尼泊尔边防人员迎了上来 , 逐个同我们热情拥抱 , 并为我们献上了金黄色的哈达 。 双方就像多年的老朋友重逢似的 , 有说不完的话 , 叙不完的情 。
眼前这条盘绕在重峦叠嶂中时隐时现的中尼公路 , 也似一条绵延千里的哈达 , 系着友谊和祝福 , 一头连着尼泊尔 , 一头连着中国 。 而樟木 , 正是这条千里哈达上的一个吉祥如意结 。
推荐阅读
- 扎什伦布寺|凤凰单丛的十大常识是什么
- 西藏|为什么西藏路边会有白色帐篷,当地人:不能进去,不然出不来
- 西藏|山西一4A景区火了,各种岩石共存于一条岩壁,被称岩壁博物馆
- 旅行|冬奥之城 雪景如画|张家口堡
- 纳木错|纳木错湖在西藏的哪里?去纳木错,挑对日子很重要,这个点很稀奇
- 北极村|浙江值得去的景区,其最高峰海拔872.6米,被称为东海云顶
- 自驾|早春踏青指南来了,这6条自驾路线,带你领略国内绝美春色
- 西藏|骑车去西藏的六大奇怪现象,只有走过的人才能读懂
- 喜马拉雅山|八朝古都开封城放大招了!这些景区统统免费,快来看看吧